罗怀臻:考量陈涌泉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0-11-30 字号: A A A

       近日,我院特聘导师罗怀臻在《中国戏剧杂志》2020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记录了他见证我院中青四期、海外四期校友陈涌泉在戏剧创作之路上不断成长的历程,并从三个维度考量了陈涌泉的创作成就。现将文章转发如下。

       我跟陈涌泉相识已经20多年了,可以说,从他初涉戏剧创作之路开始,我就有缘与他相识,并一直见证着他成长的历程,同时也见证了河南戏剧从一般走向卓越这样一个过程。

2012年,罗怀臻(左)与陈涌泉在河南濮阳

       近年来,河南努力推进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不仅精品迭出,而且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全国具有带动作用和示范性意义,这对河南的所有艺术工作者都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在河南戏剧界涌现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剧作家中,涌泉算得上是比较年轻的一位,也是令人钦佩的一位。他走进河南戏剧编剧队伍,是在20世纪90年代戏剧发展相对萧条的时期,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他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他最终还是毅然走进了这个相对冷门、不大引起别人关注的行业。如果没有对戏剧事业的真情挚爱,一般人难以做出这样的抉择,更难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20多年来,涌泉先后创作了《阿Q与孔乙己》《程婴救孤》《风雨故园》《王屋山的女人》《丹水情深》《两狼山上》《张伯行》《黄河绝唱》《我的大陈岛》等一批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

2019年,《陈涌泉剧作选》出版发行

       陈涌泉是中原剧作家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河南,辐射全国,成为全国青年剧作家的领军人物。我感觉,他的创作成就及在当代剧作家队伍中的地位应该放在三个维度来进行考量。

       第一个维度,就是把涌泉放在中原剧作家群体中来做考量,在这个群体中,涌泉具有先锋性。进入新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河南戏剧蓬勃发展,在全国各类艺术赛事和评奖活动中屡获殊荣,以其丰厚而耀眼的一系列作品吸引了全国戏剧界关注的目光。伴随着河南戏剧的强劲发展和铿锵崛起,诞生和成长在中原土地上的一大批剧作家,也以他们富有特色的卓越创造,产生了超越地域范围的巨大影响,其标志之一,就是在全国具有较高权威的艺术赛事和戏剧文学评奖中屡获大奖。尤其是在全国戏剧剧本创作整体薄弱的当下,中原剧作家群体却相对呈现良好的创作态势,成为河南戏剧创作全面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非常耀眼的亮点。

       在这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中原剧作家群体当中,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字,如孟华、姚金成、齐飞、贾璐、陈涌泉、杨林、王明山、韩枫、原长松等,这些人很多在戏剧界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在这个风格多样的创作群体中间,年轻的涌泉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他在中原剧作家群体当中的主要作用和最大特征,我个人来看,就是他的先锋性。这从他最早的《阿Q与孔乙己》开始,作品就鲜明地显示这一特点。

河南曲剧《阿Q与孔乙己》

       在一个剧作家的成长历程中,总有一部对他来说特别重要的开启性作品。1995年,陈涌泉根据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两个极有特色的文学形象,创作了剧本《阿Q与孔乙己》。当时在省内有一定争议,王正卿团长一时无法做出判断,便想到找全国专家进行鉴定,于是就抱着跟真狗一样大小的唐三彩狗,坐了16小时的火车去上海见我,征求我的意见。说实话,当时看完之后,我真的非常欣喜,向王团长表达了我的看法。但王团长说,你说好没用,还得想办法说服我们的主管领导,这样团里才能决定投入排练。我就给当时的文化厅厅长王传真、副厅长芦苇写信,详细阐明了我的看法,说明这个戏与众不同之处及其优长。后来,这个剧本很快就投入排演了,而且事实也证明,这个戏的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所以,我觉得这个破冰是最重要的,一个青年剧作家,如果他的第一脚踹开了,对树立今后的职业自信心是很重要的,涌泉的第一脚踢得还是比较漂亮的。

豫剧《风雨故园》

       和其他河南剧作家相比,涌泉有着特别强烈和自觉的现代文学意识。这一点,我想可能与涌泉接受的教育有关,与他文学青年的身份有关。戏曲本是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文学样式,过去我们的文学史上,曾涌现了很多成就卓著的剧作家和流传久远的经典之作。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过度强调戏曲的通俗性、现实性,使得近现代中国地方戏曲的文学性渐渐淡化了,学界对近现代文化语境下地方戏的历史流布、剧目特色、文学价值与现代转型的研究也显得十分薄弱。而出身于大学中文系的涌泉,深受现代文学的影响,很自然地吸收了五四以来现代文学的传统养分,其创作特别强调戏剧文学作品的现代意识,同时注意把这个意识输入给我们的地方戏曲,因此,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富有文学感。这个文学感不是华美深刻的辞藻,不是古典文学的气韵,而是现代文学的气质,表现为对自然人性的自觉关注、对人的生存的促进、悲剧的审美趋向、现实主义追求、戏剧结构的现代化等。这是他在整个河南剧作家群体中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也是他以后创作特别突出的优势。2012年,涌泉根据鲁迅和朱安不幸婚姻创作的《风雨故园》,之所以能在第4届中国戏剧奖·戏剧文学奖的评选中以唯一全票获得通过,夺得第一名,就是评委们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到了作品中透露的鲜明的现代文学意识,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戏剧创作最缺失的东西。

豫剧《风雨故园》

       当这个先锋性成为他的特征的时候,有着中文专业文化支撑的涌泉又开始自觉地向古典戏曲文学回归。这个回归,不是向20世纪上半叶杨兰春时代、吴祖光时代、田汉时代回归,也不是向昆曲、京剧、明清传奇回归,而是向宋元杂剧回归。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伦理思想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化在人的感情中,对中国文学特别是戏曲、小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这一时期的戏剧作品特别注重揭露社会黑暗、反映道德伦理、表现英雄主义,尤其是通过歌颂忠良、鞭挞奸佞,传达中原人的大义担当这样一种民族风骨、民族精神。

豫剧《程婴救孤》

       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戏剧探索革新,整个戏剧界开始出现了全面回归的趋势。这一时期,很多人开始重新转向对传统经典的改编,但是创作中大量引进的西方后现代文学思潮,使得改编变得花样翻新。豫剧《程婴救孤》之所以在同类作品中取得成功,是因为涌泉敏锐地感觉到,不能用西方的艺术理念生硬地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解构,因而,他的回归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的回归。反映到创作中,就是既尊重了原著的精神,同时一改原作忠奸斗争的简单框范,也跳出了传统复仇、封赏的结局,极大地增强了这一题材的悲剧意蕴和现代文化含量,更加适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剧中忍辱负重的程婴、视死如归的公孙杵臼、慷慨就义的韩厥、宁死不屈的彩凤,这一群血性的、正义的群体为救孤而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精神品格,不仅是十分珍贵、值得肯定的,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所呼唤的,也使得人们在观赏审美的冲动中,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受到感染。

豫剧《程婴救孤》

       还有第10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的山东梆子《两狼山上》,同样体现了陈涌泉的这种创作特点。在剧中,作者没有停留在忠奸对立的简单层面,而是从历史、社会、人性等不同角度,着力刻画了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忠烈,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面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情怀。像入选2014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豫剧现代戏《王屋山的女人》,剧中彩云在面对丈夫死前留下的巨额外债时的态度和抉择,展现了当代普通女性身上所具有的博大胸怀、诚实品质、坚韧性格,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更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可以说,涌泉的作品既充分尊重了戏剧的深厚传统,又融入了他鲜明的文化追求,这使得他在河南剧作家群体当中呈现出非常宝贵的先锋意识,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爱惜的。

豫剧《王屋山的女人》

       涌泉先锋性的第三个方面是非创作的。我也见到过涌泉比较纠结苦恼的时期,就是他作为剧作家,要不要捍卫自身的著作权益。虽然这是毫无疑问、理所当然应该受到理解和尊重的,但是在现实中贯彻起来并不容易。他说,我究竟是做一个很乖的好人,还是要做一个追求文明法制的人?我说,至少我坚定不移地支持,因为你是在开创一种文明,会带动一种风气。而事实证明,涌泉自觉的维权意识,某种程度上带动了河南现在的某种契约意识。虽然现在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但是在1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他的做法确实有一定的冒险性,也有一定的争议性,这也是我敬佩他的地方。

       第二个维度,就是把涌泉放在当代中国青年剧作家群体中来考量,在这个群体中,涌泉有着自觉的引领性。如果说全国50岁左右的剧作家谁是领军人物,毫无争议就是陈涌泉。在全国这个年龄段的剧作家中,创作高峰在河南,而涌泉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代表作品是豫剧,而当代戏剧文学作品的高峰就是在豫剧,所以他的这个作用也是不可轻视的。

       新时期以来,戏剧艺术蓬勃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值得肯定的地方不少,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引领国人精神、代表时代风貌、展现时代风尚的作品的缺乏,即是其不足之一。要想产生引领时代的作品,就必须对时代有认知和把握的能力。有些剧作家,作品内容虽然看起来也是在表现时代,但没有真正把握住时代本质,他们书写的只是时代的“表皮”。在此状况下,想要让创作引领时代是很困难的。同时,引领性的作品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现在,每年创作的戏剧作品很多,但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不多,不少作品在创作题材、审美趣味、主题内涵上存在雷同的状况,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新的缺失也就意味着引领性的缺失。涌泉正是在把握时代和艺术创作方面表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

河南曲剧《阿Q与孔乙己》

       在其成名作《阿Q与孔乙己》中,陈涌泉将鲁迅两部小说中极富特色的人物融合到一部戏里,让他们在同一时空环境中出现,在同一场景中进行情感和观念的交流碰撞,通过鲜明的对比,将特定时期知识分子和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悲苦人生展示得淋漓尽致。豫剧《程婴救孤》之所以能在全国同类改编戏剧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一系列耀眼的成就,并被省内外几十家院团移植上演,演遍内地及港、澳、台地区,而且频频亮相于世界舞台,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涌泉能很好地在传统故事中挖掘出更具时代内涵的精神品格,且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很好地实现了古典名剧的现代转换。

2016年,《程婴救孤》在美国杜比大剧院演出

       《风雨故园》是中国舞台上第一部描写一代文豪鲁迅与妻子朱安不幸婚姻的戏曲作品,在剧中,涌泉将一代文学大家从神坛请回人间,还原其常人的真实一面,并将生活在伟人背后的旧时代悲苦女子作为关注的主体,细致地展示了朱安几十年婚姻生活中企盼、等待、失望、绝望、醒悟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既浓墨重彩体现了朱安的挣扎和对希望的执着,也深刻揭示了鲁迅的无奈和心灵突围的艰难。通过个体婚姻人生的悲剧,来表现封建包办婚姻对他们的伤害,展现20世纪初大变革时代一代人的遭际和命运,使得该剧具有了深沉的时代内涵,被专家称赞是一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力作,是豫剧创作的一次突破……

豫剧《风雨故园》

       凭借其深厚的学养、创新的胆识、独有的眼光,涌泉创作了一系列富有文化深度和崭新面貌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剧作家队伍中获得了自己的应有地位,而从其作品在专家评价、观众反馈、演出市场和社会反响等方面来看,这些优秀剧作也的确起到了榜样、旗帜和标杆的作用。2004年,就在他的一些同龄人创作还处在摸索阶段的时候,他的《程婴救孤》已经在第7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了大奖,备受瞩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同行带来了鼓舞。《程婴救孤》和《风雨故园》能双双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在全国绝无仅有,再次显示了陈涌泉在戏剧剧本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除了剧作家的身份,涌泉还担任着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的职务,同时身兼戏剧管理者的职责。对此,他曾明确表示,“如果我埋头创作,也许可以长成一棵大树,名利双收。但到剧协工作之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要为河南戏剧发展营造出一片森林”。正是基于这样的胸怀和认识,主持省剧协工作短短几年来,他做了很多切实有效的努力,使剧协真正成了全省广大戏剧工作者温馨的家园,促进了河南戏剧生态的平衡化,使河南戏剧事业走向了良性快速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涌泉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包括做人的素养、风度,赢得了省内外广大同行的尊重。

2016年,陈涌泉赴澳为研修院“澳门一期”学员授课

       第三个维度,就是把涌泉放在新时期以来全国优秀剧作家这个大的群体中进行考量,在这个群体中,涌泉具有可识别性,也就是风格感。最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都具有可识别性,这是一个剧作家创作成熟的重要体现,也是其独特艺术创造力稳定的重要标志。正如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风格是思想的浮雕性、可感性;在风格里表现着整个的人;风格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可识别性的形成,受制于外在和内在因素,存在于艺术家立足的文化土壤里,存在于文艺作品的创造性建构中,存在于作家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中,无不显示着创作主体各自鲜明、与众不同的特色。

2011年,陈涌泉在第九次文代会与魏明伦(中)、罗怀臻(左)三代剧作家合影

       在当代中国戏剧界,一提起成就突出且创作个性鲜明的剧作家,大家就会想起郭启宏、魏明伦、郑怀兴、陈亚先等,只是能够达此境地的同行实在是屈指可数。像剧作家郭启宏,就特别善于写京派古代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多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文化性格为反思对象,在个体命运和政治的关系中展开历代知识分子进退彷徨的两难境地。进入新时期以来,这些老将虽然有的宝刀未老,但是都不再能达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的创作高度。而在新一代的剧作家中,有的虽然也很优秀,有那么一两部作品叫得很响,但是作品的风格感好像还构建不起来,是可以被人代替的。相比而言,涌泉的成就就显得非常突出,完全可以排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剧作家群体这个序列。

       从《阿Q与孔乙己》《程婴救孤》《风雨故园》《两狼山上》《天职》《都市阳光》等作品看,涌泉渐渐有了风格感,并且有了可辨识性。这种可识别性的形成,不仅因为他有着中原地区剧作家深厚的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还源于他始终在用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古典戏曲文学的传统,一条是现代文学的意识。这使得他的戏剧创作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底、鲜明的地域特色、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独特的个人气质,其风格是别人不可代替的。当然,这种风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随着创作者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艺术追求、创作题材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陈涌泉在中国剧协青导班结业典礼上代表青编班发言

       总之,涌泉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在戏剧创作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全国戏剧界确立了自己的应有位置,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相信随着作品的增加、累积,他的创作还能不断站上新的高度。

       罗怀臻简介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现任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重要作品有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武训先生》,昆剧《班昭》《影梅庵忆语》,京剧《西施归越》《建安轶事》《大面》,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出版著作《罗怀臻剧作集》《罗怀臻演讲集》《罗怀臻研究集》等。 
       陈涌泉简介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四期、海外四期校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主要作品有《风雨故园》(又名《朱安女士》)《程婴救孤》《阿Q与孔乙己》《婚姻大事》《两狼山上》等。出版有《程婴救孤》《陈涌泉剧作选》等专著。

来源 |《中国戏剧杂志 》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邹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