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求索 | 赵松涛:我的相声观
发布时间:2021-03-19 字号: A A A
       从2004年11月算起,全职做相声团队已经17年了。从爱上相声那一刻,这份挚爱,从未淡过,反而越来越浓烈。

       时至今日,我成了一个痴迷和醉心于传统文化,并热衷于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相声人。我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是:不单单做一名相声演员,更要成为一个相声人、相声文化人、相声文化推广人。以相声艺术作为载体,把优秀传统文化再创作,用相声特有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表述技巧传播推广。也正是这样的“自视甚高”,我努力让自己和我带领的团队,树立正确的“相声观”。

田耘社演照

       “态度一步到位,能耐日积月累” 

       “态度一步到位,能耐日积月累”。这是我对自己和田耘社所有演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共同信守的准则。今天的我们,无论是从艺还是为人,学习的路很长,提升的空间很大。但只要我们坚持实践,勤于思考,五年后,十年后,N年后…… 我们的艺术造诣,人生境界,一定会超越今天很多。尽管我们无法一步迈到N年后的水准,可在离N年还很远的今天,我们须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态度”,而且要让这种态度“一步到位”。

       舞台是神圣的,观众是可敬的。相声是传承近两百年的民间艺术,舞台和观众见证了演员的成长,也成就了演员的价值。当我们换上大褂儿走上舞台那一刻,从内心深处,要敬畏,要感恩,要虔诚。因此,从舞台呈现上来说,服装、仪容、气质、素养、舞台布置、节目内容、表达方式、对话心态、人物性格等等一切呈现于舞台之上的,出现在观众面前的,都要美,都要善意,都要真诚,都要具备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品质的演员,成长为一个优秀艺术工作者。

勘察布景

相声剧《子曰》演出照(一)

相声剧《子曰》演出照(二)

       “情愿少抖一个包袱儿,也要保持艺术格调” 

       “包袱儿”,是相声最典型的艺术手段。“包袱儿”可以理解为笑料,没有“包袱儿”,不能称其为相声;没有好“包袱儿”,不算好相声;但都是“包袱儿”,也不一定是好相声。相声是语言艺术,要通过相声演员的叙述和表演,重点体现出语言的艺术性。不过,一味追求剧场效果,没有原则的制造“包袱儿”,如大讲黑色幽默、黄色笑话,极尽其能的挖苦、调侃他人,宣泄负面情绪等等。这样的内容和技法,无论是在今天的舞台上还是在未来的艺术发展中,都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最终都会被抛弃,也应该被抛弃。

赵松涛(左)与高瑞(右)

       我和搭档高瑞合作九年以来,无论是舞台形象还是节目内容,都精心设计,刻意揣摩。要讲究,更要考究。演出服装的面料和颜色都是精挑细选,专门订制。节目内容,无论是传统,还是原创、改编或引进的新作品,多跟戏曲、曲艺、文学、民俗、国学有关。如传统相声《黄鹤楼》《八扇屏》《对春联》《卖估衣》《五行诗》《武坠子》,新作品《智取威虎山》《诗话上海》《迷上海》《爱情物语》《也从十点钟开始》,还有我们独立完成的原创相声剧《子曰》、曲艺剧《楷模》、红色故事《兴业路上兴伟业》。这样的作品呈现在舞台上,不单单传播、普及了相声艺术,更能把这些作品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楷模精神、地域城市特色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赵松涛(左)演出照

       作为一个职业演员,我不仅仅热爱舞台,也热爱讲台。多年来,我设计的讲座课件有《从“子曰”到〈子曰〉——探索孔子智慧的艺术表达》《从“三山会馆”到“周公馆”——周恩来在上海的故事》《兴业路上兴伟业:一个共产党员文艺工作者的“四史学习”心得》《相声中国风》《竹韵铿锵趣悠扬》,内容包含了相声艺术的“基本功”,相声作品里包含的“中国风”元素、快板类曲艺形式的历史传承、流派特点等。开设这些讲座的目的,也在于以此方式描述曲艺的美,剖析曲艺的价值,展示曲艺的魅力。

        “立足上海、扎根上海、热爱上海、相声上海”

       上海不像北京、天津等地,有专业的北方曲艺院团,有德艺双馨的前辈,有肥沃的艺术土壤,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成熟且成规模的观众基础。有鉴于此,很多人会说,在上海说相声,前景一定很茫然,不乐观。其实不然,我恰恰认为相声在上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与其消极等待,不如主动作为。这些年的经历让我相信:相声艺术要在上海保持健康且持续的发展,实践演出、教学培训、创作交流、观众培养、理论建设,一个都不能少。

培养小相声演员

       相声要在上海立足、扎根、发展,在上海的文艺舞台有一席之地,乃至为上海的文艺繁荣添砖加瓦,就一定得让相声熟悉上海,让上海熟悉相声;让相声融入上海,让上海融入相声,让相声具备上海城市品质。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花时间、花心思,耐住性子,真诚面对,既要勇于探索、敢于破格,也要勤于总结,守正创新。
       对自己负责,对观众负责,对师友负责,对相声的明天负责。今天的相声从业者,应该树立这样的相声观,为相声健康、有序发展,一起努力。
       这就是我的相声观。

       校友名片

       赵松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一期校友,河南新郑人,现居上海。上海相声大会创始人,上海田耘社领衔主演。多年来,坚持推广、传播、弘扬相声和快板书艺术。2016年创作主演相声剧《子曰》,先后在山东曲阜、烟台,福建泉州、漳州、东山,澳大利亚堪培拉演出。2018年执笔创作曲艺剧《楷模》,曲艺党课《周恩来的故事》;2019年创作红色故事《兴业路上兴伟业》;2020年创作十余部“抗疫主题”作品,其中七部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迎建党百年创作了相声《我是党史宣传员》、快板《伟大开端》,并设计课件《鉴古知今 学史明智:一个共产党员文艺工作者的“四史教育“学习心得》。

图文由校友提供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编发 | 信息网络处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