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 | 俞轶妮:《渔盐自在——咸祥八月半风情》策展感悟
发布时间:2021-05-23 字号: A A A

       由我院海外五期校友、宁波美术馆展览部展览编辑俞轶妮担任策展人的“渔盐自在——《咸祥八月半风情》”展览于5月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波美术馆2号厅启幕。本期策展人创作谈邀请校友俞轶妮,为您详细讲述策展背后的故事。

       我曾于2016年底成为全国20位幸运儿之一参加了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实施的“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策展五期)项目,这是一期前所未有的、长达60日的异国策展学习项目。艺术地图在脚下蔓延展开,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视觉、听觉、感觉。脱离了自我习惯的语境后的陌生感,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海外学习得到的知识、感悟与感知,不断地影响着我近年来的工作与生活,那些被扩大了的眼界、被重新塑造的认知、被打破闭塞后的视野,在之后一次次的展览实践中,得到验证、解除困境、重获新生。研修院的平台不仅给了我异国学习的机会,更给了我不断进取的动力和信念。正如我在策划“渔盐自在”展览时,以往日的展览经历为依据,突破固有体系框架,通过换位思考展陈效果与展示方式,创新展览形式与内容,让展览尽可能地可读、可观、可感。

海外五期学员(右一为俞轶妮)驻地学习交流

       此次展览缘于一件由盛元龙老先生倾注五年创作而成的长26米、宽0.6米的长卷——《咸祥八月半风情》。长卷以1945年农历八月半即抗日战争胜利后最热闹的一次庙会作为创作背景,以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模式再现了咸祥的历史风情,勾画出旧时街巷的集市风情、书院的琅琅书声、舞龙的盛世场景,洋溢着“渔盐海市浪淘沙”的自在自得。卷中所描绘的咸祥是浙江鄞州东南的一大名镇,始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原名盐场,至清乾隆年间,“盐场”借谐音雅化为“咸祥”,寓“大家都吉祥”之意。历经世代艰苦垦殖,铺就了围塘建闸、开渠浚河的滨海历史。海洋给予了咸祥蔚蓝的底色,也赋予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长卷上的每一点笔触都是咸祥的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如何讲好古“盐场”,今“咸祥”成了策划本次展览的重点。

       策划方案之初,我几次参观了咸祥庙、大松石展厅、彩船展示馆、非遗传承工作间等散落在咸祥镇上的文化遗存,翻阅旧书古籍,查阅文献资料,并不断地与咸祥镇文化站的干部多次交流,希望从咸祥镇的文化历史发展脉络中寻找到几个支撑点,与此同时,也与设计师多番沟通,期望展览在落地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还原每一个想法与构思。最终将展览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为:展文化自信、忆往昔峥嵘、闻盛世况景、品玉石温存、念匠心传承和观咸风祥影,通过《咸祥八月半风情图》长卷为主线,把保存至今的古书古籍、咸祥特产的大松石及大松石印、咸祥草根印社的篆刻作品、非遗手工艺品、渔棉会的会器和摄影作品等展示在观众面前,把咸祥的“鲜活”与“自在”置入展厅内。

       展览是咸祥的缩影,呈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积极实践。乡村的文化振兴不仅仅是让艺术家进入乡村,更是要让乡村文化“走出来”,走进城市,走进高雅艺术殿堂,让乡村文化与高雅艺术产生互动,形成互联,打开闭塞,不断地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迸发出更强有力的文化生命力。

       每一次的展览策划,都是一堂信息量爆棚,并充满难题的课程,在以往的经验与实践中,在不断地信息整合和碰撞中,作为策展人的我们需要将难题一道道解答,虽不一定是最完美的答案,但我们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进取,积累沉淀,从而突破自己,打开新的大门。

       校友名片

       俞轶妮,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五期校友,宁波美术馆展览部展览编辑,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入选2018年浙江省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新峰计划”,参与策划多届宁波国际摄影周和宁波阿拉摄影节项目。

图文视频由校友提供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