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悟|林蔚然:新老北京的喜相逢
发布时间:2022-12-12 字号: A A A

今年,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六期校友林蔚然编剧的话剧《喜相逢》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公益惠民演出剧目,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以“回天地区”居民故事为题材的话剧首次“回家”演出,这种新京味话剧反映了新时代首都发展变迁,以动人真挚的舞台艺术讲述了时代故事。

新老北京的喜相逢——话剧《喜相逢》创作感悟

林蔚然

话剧《喜相逢》是我对父亲、母亲和在北京的第一个家的纪念。大学毕业后,父母为我在北京买下了天通苑的一处房子,构想着未来我们一家四口在这里生活。期房的图上画着南北通透的大平层,这让刚踏入社会的慌乱的我多少得到了慰藉。

《喜相逢》剧照

当时的天通苑还是一片尘土飞扬,地铁13号线到立水桥站下来,拉活儿的摩托生意兴隆。收房的时候,母亲和哥哥在北京陪着我一起办手续装修,几个月的忙乱之后,我拥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地铁5号线当时还只是影影绰绰,交通的不便打消了我长住的想法。有一次我从租住的景山后街坐公交车回天通苑,周五傍晚的交通拥堵不堪,我在半路下了车,放弃了回家的念头。

二十年后,天通苑在悄悄发生变化。地铁5号线早就成了最便捷的交通工具,除此之外家附近多了一个大医院、一个郊野公园、一个叫做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的网红打卡地。楼下的超市和饭馆几步之遥。有一天早晨我还在楼下碰见了熟人,原来他的母亲就住在我家对面。

在我和父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里,留下了满满当当的回忆。天通苑承载着我扎根这个城市的理想和勇气,以及父母毫无所求全力支撑的爱。只是我没有想到,当我决定来北京求学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与他们的分别。

光阴似箭,像我这样留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年头一长,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北京人”,在北京常思念故乡,而当飞奔到异地,被问及:你是哪里的?却往往脱口而出:我从北京来。

在北京的年头已经超过了我在故乡成长的岁月,每当走出地铁5号线地铁站,听到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麻辣烫、烤串的味道在空气里饱满地试图驱赶每一个人的乡愁。那一刻似乎得到了某种安抚,原来有这么多奋斗着的人,都离家千万里,也都能够有一个落脚的地方休憩。

近些年,天通苑和回龙观这两个超大社区被称为回天地区。作为回天地区的居民,话剧《喜相逢》中融进了我对这里的理解和情感。从这里出发,我认识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和胸怀,也体味到身在其中做出选择的艰难和奇妙。天通苑是新北京的缩影,它足够大,大得能够托住每个人的梦想。而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每当回头,都能看到窗口亮起的灯光。

《喜相逢》剧照

就像剧中的主人公青年摄影师赵大河从老家东北来到北京,住进了天通苑。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众善良、热心、埋头为生活打拼的新老邻居,既有和他一样怀揣梦想来北京闯荡的年轻人,也有热烈期盼“回天行动”能让天通苑改头换面的老街坊。一段段充满烟火气又不失温情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不经意间推动着“新”“老”北京的交替与传承,赵大河也在这个过程里重新审视着自己的理想与未来。两年时间一晃而过,是离开还是留下?在挫折与收获之间又该如何取舍?他必须做出选择。

《喜相逢》围绕“回天行动三年计划”自颁布实施以来,以回天地区居民生活发生的真实改变展开构思,以年轻群体的创新创业故事和情感经历为核心,结合了老、中、青三代人视角,对回天地区生活配套设施改造、自然及人文环境治理、交通疏解、文化氛围营造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呈现,集中展示回天地区崭新的精神风貌,着重突出“回天行动”给予人们心灵层面的人文关怀。以轻喜剧为基调,在轻松明快的叙事节奏里融入真情实感,力求实现笑中有泪、共情中引发思考的艺术效果。

回天地区的人口构成中很大一部分是非京籍的流动人口,尤其是二十到三十五岁的年轻人占比极高。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炽烈的热情,他们离开家乡来到北京这样一个鼓励拼搏、崇尚包容的地方,北京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也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勾勒出一个崭新的北京。而“回天行动”就好像催化剂,通过在回天地区全方位创造生活便利、提升生活质量,让这些年轻人的努力收到更好的回报,进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最终让他们愿意留在回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喜相逢”这个剧名正是在传递出这样一种积极而美好的愿望。

《喜相逢》剧照

除了对这群正在拼搏奋斗中的年轻人的生活进行呈现和还原,这部戏还把目光对准了老年群体,他们当中有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有为了子女来到北京、住进天通苑的外地老人。相对年轻人对于收获的渴求,他们更多的是对于奉献的义无反顾。他们是给予“回天行动”最积极响应的一个群体,创作者不应该忽略他们的感受。我们也希望把这部戏送给他们,对于他们的期盼给出新时代语境之下的积极回馈。

《喜相逢》剧照

主人公赵大河是典型的被动人格,不善言辞,对生活和爱情有憧憬但缺乏自信,他的人物设定隐喻回天地区的主体精神特质。回天地区地处偏僻,发展迟缓,人员流动性大,这些都是造成回天地区自身缺乏自信的原因。“回天行动”正是要通过对回天地区外部软、硬件条件的改观,给回天地区内部注入一种精神力量,提升凝聚力,增强自信心,让回天地区留住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把回天地区当成自己的家。赵大河和“回天地区”之间的隐喻关系和情感互文,使得赵大河对自我的找寻和成长能够映照出回天地区的成熟与发展。连同抖音店主龙珑、小区房屋中介强子、串串店小老板满光辉、热衷创业的中年油腻男杨斌、码农丁邵红,这是一组青年打工人和创业者的群像。他们有的满怀信心、锲而不舍,有的屡败屡战、实现转型,过程中有挫折,甚至有私心,但这些都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记录和写照,他们是昂扬拼搏的一代青年的代表,是回天未来的主人。苏茜、关姨是社区工作者的代表,是“回天行动”的践行者,她们通过自己扎实的工作,让“回天行动”从口号和文字变成了有温度的行动,是“回天行动”的灵魂。孙老师、钱大爷、李大爷,是中老年群体的代表。他们不甘停滞,紧跟时代,有缺点也有个性,执着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他们热爱这里的每一个细节,对“回天有我”的理解尤为深刻。

《喜相逢》剧照

剧本力求将上述几组典型人物关系有机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推动情感关系的递进。在“回天行动”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对创造未来的不懈努力,以及他们之间无私的互爱和互助,共同构成了本剧展现和讴歌的核心对象,进而使回天行动的主题在人和情感的维度上得到了升华。

古都北京在新时代之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们一方面关注这种变化,另一方面更关注那些身处变化之中的人,关注他们的思想、视野和情感。“北京人”正在由一个地域概念演变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是值得生活在北京、爱北京的我们,特别应该去思考的。

(原文刊载于《剧本》杂志2022年第11期)

校友名片 

林蔚然,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六期校友,一级编剧,北京演艺集团《新剧本》杂志主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班,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系艺术硕士,从事舞台剧、影视剧、艺术评论创作至今。主要作品有:话剧《人间烟火》《请你对我说个谎》《飞要爱》《马路天使》《秘密》《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爱,转机》《北梁人家》《大国工匠》《天真之笔郁达夫》《寻她芳踪张爱玲》,音乐话剧《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之穿越平行世界》,相声剧《依然美丽》,京剧《少年马连良》,北京曲剧《歌唱》,电视剧《我们生活的年代》、《无影灯下》,电影《闭嘴!爱吧》等。作品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项,并受邀赴英国、德国参加展演,个人创作剧本曾被翻译为英、德、意多国语言并于国内外出版。

图片 | 北京戏剧家协会公众号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李   楠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段佳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