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戴维斯(Natasha Davis):艺术的“界”与“跨界”
发布时间:2017-11-0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11月3日,英国表演艺术家娜塔莎·戴维斯(Natasha Davis)来到新文艺群体班,以个人讲座和工作坊的方式,和学员们进行了学习交流。研修院中青二期校友、海南人艺话剧院艺术总监邓菡彬担任翻译。娜塔莎·戴维斯长期探索身体、记忆、身份和移民问题,并创作了诗意和挑战学科分界的综合表演项目。她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独特的创作手法给学员们带来了别样的思维冒险和独特的艺术感受。

娜塔莎·戴维斯(右)授课

娜塔莎·戴维斯结合她的作品独角戏三部曲——《断裂》《窒息》《悬置》来阐述其艺术理念。由于她一生辗转迁徙于多个国家、区域之间,并不断变换生活和工作环境,所以她认为,生命永远处于“失衡状态”。她的艺术构想就从“失衡”出发,来寻找、构建一种中间地带,在这种过程中,意义会不断地失去,又会不断地重现。换言之,某一领域的边界限定会导致艺术生命的困倦失陷,而一旦跨越边界,就会迎来一种新生状态。那么,通过不断地越界和跨界,艺术虽然会一直“失衡”,但其本身的动态变化又开启了创新的无限可能。比如手术刀与钢琴,单一的手术刀只是医学工具,单一的钢琴也只是乐器,但两者的大胆组合,赋予手术刀以钢琴的形色,植入钢琴以手术刀的声响,则使得两种惯常的物件迸发出奇妙的效果。

授课现场

艺术创作的中间地带是如此丰饶迷人,以至于娜塔莎·戴维斯反复去触摸各个领域的边界,并以超常的热心、耐力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一次次地去打破边界,试探不同领域融合、错位、置换、扭合所可能焕发的新意。从她作品的名字可见端倪:断裂、窒息、悬置……这些名称本身就传达出一种不稳定的意味,指向不断的解构和重构。娜塔莎·戴维斯出生于南斯拉夫,在她成长时期,国家破裂,身份失去归属,其后她独自游历数十个国家,通过身体力行,与现场艺术、装置、电影、出版界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她的个体讲述与她的作品呈现有一种内在的同一性,她的作品也因此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如同一部无言的自传。

娜塔莎·戴维斯

学员进行表演练习

做表演练习时,娜塔莎·戴维斯希望表演小组为他们各自的创意命名,于是《悬崖边缘》《魔幻时刻》《老鹰小鸡》等名称应运而生。题目本身是一种“界”,而表演则又需要力图跨过这个“界”,这两者实则给表演者悄悄布下了困局。不论人们是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娜塔莎·戴维斯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她是如此艰难地拼合生命碎片,又毫不迟疑地把完整的拼图击碎。这也许是一位独立艺术家的永恒宿命。

新文艺群体班四组学员 王明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