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二期 | 吴为山: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体现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8-04-08 发布人: 字号: A A A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4月3日下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中国美术馆为中国文联第二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授课。他从中国精神的形成谈起,与学员们畅谈了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如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体现文化自信等话题。

吴为山在授课中

首先,他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精神状况谈到,如果国家没有自信,人民就没有力量;个人需要有精神支撑,民族同样要有精神支撑,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他就不可能自信。诸如著名高校的大学者,科学家,哲学家等身上都充分体现出了精神信仰与文化自信。吴馆长说,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灵魂深处的爱国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矢志不渝的追梦精神,这种精神是可以跨越时间、穿越时空的,在当代正越来越多的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同。

吴馆长援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和高度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对世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精神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国际的认可。每位文艺工作者要满怀感恩之心,感恩党、感恩时代、感恩国家、感恩人民,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充满感恩之心,作品才有温度。

其次,他讲到,经典艺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它是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只有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才能在脉管中涌动爱国主义的血液,也才能创作出时代的经典。而经典的传播是让世界正确、深刻认识我们的重要途径。所以通过经典作品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强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

吴馆长讲到,经典作品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价值所在。艺术作品的美及其创造智慧,则常常是超越国家、民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就这一点而言,艺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授课现场

2016年,中国美术馆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在墨西哥博物馆举办大型展览,150名墨西哥志愿者穿着唐装,用西班牙语在展厅里向世界介绍中国。2017年10月,巴西将大型《孔子》铜像立于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因为孔子像而将广场命名为“中国广场”。《孔子问道于老子》的雕像在新加坡、法国等多个国家落成,向世界讲述一个礼仪之邦的故事。《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主题组雕》相继在俄罗斯、以色列、韩国永久陈列,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灾难也是世界人民的灾难,它呼唤着世界和平。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的作品马克思像即将立于其故乡特里尔市。有评论家认为中国的马克思像立于德国,不仅是对中国艺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全世界瞩目成就的认同。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需要。透过一件件的经典作品,可以看出吴馆长深沉的文化自信,这也深深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位学员。事实证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创新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吴馆长谈到,新时代为艺术家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环境、好机会。国家强大是我们自信的基础,习近平的文艺思想是我们前进的指南。他希望学员们坚定文化自信,用经典作品为时代代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冀彦伟带领本期班学员开展现场教学

作者 | 一组学员  李强业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图片 | 杨珂

导师简介

吴为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雕塑艺术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作品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永久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及欧美重要博物馆。代表作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群雕》《老子》《孔子》《睡童》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