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接地气,我们就在地气里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谈开心麻花的 制胜之道
发布时间:2014-07-10 发布人: 字号: A A A

 北大中文系男生宿舍曾流行着一句电影台词,“各位看官楼上请,包子馒头热乎饼,想吃麻花现给你拧”。那是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后,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遇凯将“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变成了一部话剧,开心麻花也成了一个在青年人中极具口碑的喜剧品牌。从最初第一部作品最惨的一场只卖了7张票,求人看戏,到今天的有口皆碑,开心麻花是怎么做到的?近日,在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主办的第3期全国文艺家协会处级干部暨省级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研修班上,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为学员们讲述了开心麻花的创业史、创作过程、营销方式和未来发展规划,从中可见开心麻花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其中对待观众之道尤为值得关注。

“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其实是饭店里的店小二招呼客人的一句话,拿来做剧名,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尊重观众的心态,就是你想要的,你喜欢的,我都能提供给你——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观众在开心麻花中的位置。刘洪涛说,做企业也好,做品牌也罢,创作理念上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赚钱,一是赢得观众,他们选择了后者。观众对他们说:“你们的话剧不装,说老百姓的话。”2012年,全国政协委员叶小纲带队调研开心麻花,很多人问:你们去年挣了多少钱?回答说税后利润100多万。调研的人不禁感叹:“你们做了快十年了,才挣这么一点,你们挺有理想啊!”做观众喜欢的喜剧,就是他们的理想。

开心麻花团队强调一句话:不真诚,无喜剧。只有百分百的真诚,才能感动观众。一部剧剧本最长的做了两年,最短的也不少于七个月,整个创作过程经常要颠覆性地修改,当天发生的时事,晚上就有可能加进台词里去,比如世界杯德国巴西踢出七比一,晚上剧中就有了“七比一”;排练时集中排练两到三个月,每个星期只休息一天,有的演员甚至预产期都是在剧组里度过的。有一位编剧曾经在凌晨四点深有感慨地说:好包袱是拿命换来的。“我们最大的希望是,每个观众走出剧场的时候,都能够感慨:哎呀这次没白来,开心麻花有进步,这一部比上一部有进步。”听到这样的话,他们才会觉得踏实。

视观众为上帝,与观众互动贯穿到了每个环节当中。创作和排练时,他们会请一些观众来现场观看,然后请他们提意见,注意观察他们的反应;现场演出中,他们也很注意观众的感受,包袱抛出来了,观众没有反应,他们晚上回去就讨论,包袱为什么没有响?于是就改,换一种表演方式,或者换一个包袱,一切以观众的感受为标准;每天演出结束后,开心麻花团队都要看微博微信,哪怕是一个观众表达了对话剧某个情节的不满,他们都会认真讨论,并给出反馈。

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粉丝是最优质的消费者。刘洪涛说,他们并不满足于观众只是观众,而是希望把所有观众都发展成粉丝。他们以前做观众管理,现在做粉丝管理。经过几年积累,北京已经有20万开心麻花会员,但是这20万并不全都是粉丝。粉丝是什么?刘洪涛认为,粉丝会发自真心地喜欢你,你的一举一动他都会关注。2012年开心麻花第一次去上海演出,因为面对的上海观众毕竟是另一种文化类型,他们不知道这种北方喜剧到了上海会不会受欢迎,所以尽管做了充分准备仍有不安。这时候,北京有10名观众自发自费飞到了上海去看演出,以表示支持。“这就是铁杆粉丝,我们特别感动。”刘洪涛感慨道。

“观众不是一类人,而是一个人,你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刘洪涛表示,互联网时代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由厂商主导转变为以消费者主导,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来临。因而,必须以观众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从市场定位、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建立起以观众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要深度理解观众,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这样才有共鸣,才有品牌的美誉度。很多人问刘洪涛你们是怎么做广告的?刘洪涛说,其实广告是最后一个层面的事,最关键的是做好自己的作品,作品好了,观众会主动传播。他们也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买票看剧的人,最多的是会员,其次是朋友推荐,再次是互联网,而排在很靠后的才是电台报纸等广告。虽然话剧观众较为小众,但是因为消费水平较高,有影响力和购买力,而且年轻时尚,开心麻花注重观众的路线也使得很多国际大品牌愿意跟他们合作。观众塑造了开心麻花的品牌和口碑,最终推动了它的发展。

开心麻花并不满足于此。下一步,他们计划做一个全世界都很领先的测试。中国有一个团队叫face++,开发出了一套准确率高过facebook和google的人脸表情识别系统,可以实时记录下人的表情变化。开心麻花打算做一次实验,比如将两百名观众的表情全部录下来,然后做数据分析,有哪个情节点上,哪个观众明显心不在焉了,明显反感了,明显蔑视了,各种表情都可以分析,据此来对作品进行调整。精确到每一个观众,精确到几分之一秒的片段,他们就这样来打磨他们的话剧。

文艺界近年流行一个词,叫接地气。“但反过来说,接地气意味着你天然地跟地气不是一个群体,你要对接,而如果创作者和大众是两个群体,你怎么能够创作出让他们喜欢或者代表他们喜怒哀乐的作品呢?”刘洪涛坦言,“我们不是接地气,我们就在地气里边。”正是因为他们能与老百姓感同身受,说出观众的心声,所以他们才受老百姓欢迎。

图为刘洪涛授课现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