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首期骨干编剧班(第一阶段)学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1-10-20 发布人: 字号: A A A
       10月15日,湖北省首期编剧骨干人才研修班(第一阶段)学员来到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中共中央办公厅进行现场教学,这里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地方。学员们重温“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畅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体会。

       学员们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为人民群众创作更多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以下为部分学员的发言摘要:

湖北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编剧  胡瑛

       在延安开展教学实践,适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周年,让我产生了许多新的思考。七年来,“讲话”精神对新时代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了中国文艺发展的航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文艺服务于人民,来自于人民,到人民中去。作为编剧,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民观、价值观、审美观。不仅要对大众接受心理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在人民中得到艺术灵感的滋养。如此,才能书写出时代的波澜壮阔,洞悉人间百态,折射人性光辉,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武汉说唱团相声演员、编剧  刘智鹏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指引方向。我1997年参加工作,到武汉说唱团上台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一段快板,其中有段词至今都能倒背如流:“延座讲话一盏灯,文艺战士攀高峰;延座讲话指路明,看准了方向往前行;学讲话,学精神,不忘文艺为什么人!为人民,为大众,为社会主义责任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说跟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更是发展和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十堰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编剧  吴显刚

       我们这次来到延安是一次寻根之旅,到红色文化发源地来追寻“鲁艺”前辈们的足迹,学习他们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创作出一部部传世经典的。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们一定要沉下去,深入生活,走近人民,沿着鲁艺前辈们的足迹,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努力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精品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博士、编剧  库慧君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具体到我个人的创作,我的作品选题应是“生活的,生动的,生命的”,是真正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中人们的生存境遇,精神情态的,同时,我更应将这些题材与当前教育部所推行的“课程思政”举措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我的剧场美学课堂上,在我的作品中真切体认到我们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武汉汉剧院编剧  胡晓琼

       脚踏着敦厚的黄土地,耳听着陕北遒劲的风,几天的延安之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来自“人民与生活”的深厚的创作养分:安塞腰鼓的奔放、陕北说书的质朴、枣园革命旧址的严肃、鲁迅艺术学院的热烈……我们用脚丈量的每一步、用心聆听的每一堂课,都生动地教育着我们要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写出受到人民喜爱的作品。

荆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编剧  熊湘鄂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文艺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性。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视角放在一线,把焦点对准基层,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怀,以充沛的激情、优美的旋律,创作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优秀作品。好的剧本就是“脚本”,是靠脚印度量出来的,要把文艺创作的根深深扎在人民之中,创作的思想、题材、内容、手段、语言、风格等都必须考虑人民能否接受和认可,接受人民的检阅。

编剧  丁姗

       陕北这块丰沃的土地上孕育了路遥这样鞠躬尽瘁为人民创作到最后一刻的文学巨匠,也培育了丁玲这样脱下红装投奔前线马背上写作、扎根群众与农民彻夜长谈的伟大作家,在前辈们的故事里我们吸取到巨大的力量——那种叫做信念的力量。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用前辈的事迹鞭策自己,用同辈的成就激励自己,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百年风雨,星奔川鹜。这一次的研修学习,是一次孵化之路,更是一次开阔眼界之旅。我们愿意从这里启航,沉下心,拿起笔,扎根生活,记录下一个伟大的百年征程。

编剧  刘祖光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的这句话感受颇深。我早期拍摄的有些作品,现在回过头来看,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这是我写的东西,因为这些作品没有什么生活体验,只是为了迎合市场而编造,忘记了人民大众的真正需求。后来我去新疆采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墨玉县喀瓦克乡采访,克服了许多苦难。有了扎实的资料,我才写出了电影《奔跑的少年》,这部作品获得了教育部第39批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影片。以后我要继续树立精品意识,沉下心来搞创作。

宜昌市思源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剧  黄蕊

       作为一个电影纪录片编导,从湖北来到陕西参观考察学习,从南北文化相互借鉴中重新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增强了文化自信。在接下来创作团队准备拍摄的关于长江三峡的环保题材纪录片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深刻理解时代,把握时代精神,体现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编辑 | 潘琴

摄影 | 文艺研修院 王雨琳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