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梨园怎知春色如许” ——《碾玉观音》创演团队谈小剧场京剧
发布时间:2015-04-15 发布人: 字号: A A A

4月13日下午,京剧《碾玉观音》导演李卓群,携剧中崔宁的扮演者谭正岩、璩秀秀扮演者吴昊颐,以及中青五班校友、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颜全毅,一起做客兰溪,跟中青七班的学员们分享了《碾玉观音》创演团队台前幕后的故事,并就小剧场戏剧的创作、演绎与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大家交换了看法。

吴昊颐(左二)谈演璩秀秀一角的心得体会

李卓群首先介绍了《碾玉观音》的创作和营销理念。第一,因为此剧是在北京京剧院的鼎力支持下完成的,所以这部剧只能姓“京”,不能姓“话”,或改成其他的表演形式;第二,把市场定位在青年群体,集中注意力吸引青年白领和大学生群体;第三,首改二百年京剧演出体制,以剧组为单位,“十二合伙人”以创作费、排练费入股分账,从市场中争取收入、自负盈亏。

随后,京剧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赵派青衣吴昊颐先后发言,介绍了自己参演此剧的感触和收获。对于他们来说,剧中人物鲜明的个性、饱满的形象,既迷人又恼人。他们被这种需要充满张力的表演所吸引,同时也被这种需要充满张力的表演所考验。两人常常就剧中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朝思暮想”,反复推敲。正是这样的努力和付出,才给广大的票友们奉上了《碾玉观音》这部精美的作品。

谭正岩为学员讲解

在与主创人员进行交流时,学员们就此剧中演员们的演绎和小剧场戏剧的实践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对两位名家之后的表演赞不绝口,并就老生小生、青衣花旦不同的演绎方式详细请教了他们。随后,大家聊起了最关心的小剧场的探索话题。孙晓燕在发言中提出,小剧场作为一种具有探索实践性质的新舞台,可否将这种实践探索的步伐再迈得大一些,比如在舞美、表演形式上多些创新。吴可畏有感于宣传片里精美的音乐,与大家探讨了在不影响传统戏剧表达的前提下,加入流行乐曲、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可行性。除此之外,不少学员还提到了剧中与观众互动的那一句神来之笔“哎呦!我这暴脾气!”,并讨论了是否能够在剧中增加这样的互动桥段,充分发挥小剧场贴近观众的优势。徐崧在发言中强调,看剧说到底还是看故事,故事不好看,光有好演员也弄不出好作品来。蔡福军甚至现场编剧,将《碾玉观音》的结构重新编排,设计了大量的矛盾冲突,把故事讲的深刻动人,神乎其技!

最后,颜全毅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用三个字总结了《碾玉观音》这出戏给他的感受。第一个字是“美”,指的是此剧舞台、表演的精致唯美;第二个字是“新”,指的是导演、演员启用的都是新人新锐,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机会难能可贵;第三个字是“智”,他称赞李卓群和她的团队善于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进行宣传推广,在营销上花了心思、取得了好的成绩,可喜可贺。当然,这出戏远不能说是尽善尽美,比如剧中有的人物没有交代清楚,希区柯克式手法的运用是否妥当也值得商榷,但毕竟他们年纪尚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尝试、去提升,我们完全可以对他们抱有更多的期待。

《碾玉观音》主创团队与中七班学员合影

嘉宾简介:

李卓群:北京京剧院青年编剧、导演。作品有越剧《烈马红颜》,秦腔《在那遥远的地方》,豫剧《潘金莲》,京剧《鼎盛春秋·逃国》、《牡丹缘》、《惜·姣》、《碾玉观音》、《马前泼水》(荀派)、《新龙门客栈》等。

谭正岩: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优秀谭派老生演员,谭门第七代传人。曾获2004年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2005年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

吴昊颐: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优秀赵派青衣演员。师承赵燕侠、阎桂祥等名家。曾获 2003年“盛世风华”京剧优秀剧目大展演优秀表演一等奖,2005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屏奖,2008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

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中青五期校友。实验戏剧《还魂三叠》获2010年全国戏剧文化奖编剧金奖,2013年国际剧协“全球音乐戏剧奖”;越剧《倩女幽魂》获第2届中国越剧节剧目金奖,剧本《紫陌红尘》获首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