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九班戏剧二组学员讲坛
发布时间:2015-09-06 发布人: 字号: A A A

9月2日,中青九班开展学员讲坛,以下是戏剧二组在学员讲坛中的发言总结:

戏剧组的八位同学均来自基层,在基层搞戏剧的酸甜苦辣可以说既是大家的共识,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戏剧组的八位同学非常迅速地在相同的语境下开始了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员们对大家相似的困境都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也通过彼此之间在困境中求新求变的努力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对方的经验给自己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启迪和实际操作中操作方式和视野的拓展,可以说是收获良多。

 

来自黑龙江的朱可欣谈的更多的是对剧本创作与修改的技术层面的经验总结,他从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出发,从结构、人物、情感、节奏、主题立意和主要人物的行动线等几个方面对剧本的修改做出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按照来自河南的李清泉的话来说,这是‘亮招儿’了,即有实际操作性,又是实战经验的总结,非常有收获;来自贵州的张璋认为,可以将其作为文化馆指导业余作者创作的一个理论基础,以鲜活的实例来活学活用。

朱可欣

 

来自总政话剧团的肖力以新创军旅大戏《兵者,国之大事》为例,解读军旅题材话剧作品的困境与突破。肖力犀利地指出,军旅题材的创作,其实一向都是边角料,而非直面部队严峻现实的创作风气,要么是嫂子来队,要么是炊事班,要么是档案员,反而冲在一线训练的指战员,却没有真正宏大有力的戏剧作品予以展现。夸张的叙事要么在一台晚会上死了七个爹娘,要么是“没有底,先敬礼。”在叙事结束时无力收尾而高喊“敬礼”,以廉价的煽情来作为情感高潮来展现,严格的束缚下让创作者的创作力都只能去关注边角料,而无法直面真正的“主旋律”:那就是我们的军队,到底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这才是军队建设的时代最强音。

《兵者,国之大事》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可喜的开拓和突破,以前写戏很多是士兵跑步出热汗,但这出戏却写出了将军指挥出冷汗,直面我军存在的问题,勇于揭短,勇于暴露阴暗面,直面了演习等于演戏等军中痼疾,可说是一个可喜的开端,毕竟解决问题就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肖力直率而有力的发言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按照肖力的话说,一身戎装的他获得了和老师相同的待遇,同学们纷纷与他合影留念。

肖力

 

来自江苏演艺集团的解涛说道,江苏的话剧院团的转企改制是走在全国前面的,通过多年来的艰辛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演出体系与运转良好的商演模式,应该说是院团改革中比较成功的范例。但改制后的院团依然有着改制前的困境与难题,虽然改制了,虽然商演了,但是行政的干预、长官意志、政治政策与口号对艺术创作的干预,评奖体系的僵化等等问题仍与改制前相同,所面临的环境仍然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等靠要,而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以自己的聪明智慧面对云谲波诡的市场,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解涛向全班同学发出了邀请,合作的大门永远向同学们敞开。他现在需要的,是写南京的戏,因为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至今没有一部属于自己城市历史的大戏。再有就是关于中学生的戏,因为学生们困于学习与高考的压力,很少有时间去接受戏剧艺术的洗礼,而戏剧恰恰是最好的艺术教育的形式,期待着同学中能有人能够为我们的孩子创作作品。

解涛

 

来自西安的闫家军的发言与解涛的发言恰好可以连起来听。闫家军可能是中青九班学员中最年轻的男同学,他多年来一直在高校搞戏剧教育与戏剧演出实践,是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实践者和亲历者,他坦诚了当下大学生中间所存在的种种乱像与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未来堪忧。而他也在具体的实践中看到了戏剧对人的影响以及改变的力量,他也在班里向同学呼吁,如同解涛说的中学生一样,大学生的戏剧创作呈现极度的弱势,自身的创作能力弱,加之不受关注,希望有更多的编剧能够创作反应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戏剧艺术作品。

闫家军

其他同学如广西的潘小楼、四川的甄进也都做了精彩的发言,阐述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新锐观点。

最后用肖力和朱可欣的两句话来作为我们戏剧二组的总结吧。

肖 力 当今的艺术形式,影视是强势艺术,戏曲说他们是熊猫、是危机,但毕竟他们被保护起来了,作为国粹和国宝保护起来了,我们戏剧有谁保护吗?

朱可欣 我的一位同学跟我说,在地方上,即便是和本单位的老师谈谈艺术都会被人当做一件异常古怪和神经病的事情。而当我来到九班,看到有四十多位同学和我一样在干着这种古怪与神经病的事情,深觉吾道不孤,创作虽然是孤独的,但我们有同盟,我们有知己!这或许是我们能坚持到今天,并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吧。

作者:中青九班戏剧二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