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领域学员论坛:厉害了,我的同学们
发布时间:2017-03-30 发布人: 钟倩 字号: A A A

3月24日上午,细雨霏霏,帝都烟柳。中青12班迎来了首场“学员论坛”。首批登台交流的7位同学,均来自民间文艺领域,他们用在各自艺术领域里的作品、思考,给全班同学带来一场精神与视觉的盛宴。


李海明:作画我喜欢繁杂,讲话我喜欢简单。

貌似不善言辞的李海明,一上场就以其展示的美轮美奂的掐丝珐琅画作品惊艳四座。

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是将宫廷御用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展现出惊喜的立体效果。作为珐琅画在甘肃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将刺绣、国画、漆画甚至刻葫芦等艺术形式中的技法和色彩融会贯通到掐丝珐琅画中,并注入了堆丝、垒丝等高难度的镶嵌技艺,使珐琅画呈现出更加大气、精湛、细腻、厚重的视觉震撼力,展示其独特魅力以及手工艺的精妙之趣。

李海明(左二)和中青12班同学交流

在交流论坛上,李海明向大家讲述自己在珐琅画艺术上的探索。

李海明制作掐丝珐琅画


朱钰峰:守望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那一抹色

身为汝瓷大师之后的朱钰峰,为同学们分享了家族两代人对汝瓷天青釉奥秘的孜孜追求。

朱钰峰介绍汝窑

汝窑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瓷器上的最高表现和和谐统一,把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反映到极致,体现了大道至简的自然之美、含蓄温润的品德之美,还有安静释然的心灵之美。在中国陶瓷史上,汝官瓷的特殊风格和独树一帜的地位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标识:如闪电般耀亮,将青瓷的烧造水平推向极致,又似彗星般迅忽,仅仅十五载便失传。

在学员论坛中,朱钰峰除了介绍古代汝瓷作品的精髓,还通过自己新创作的作品图片,与大家分享作品如何创新,如何与现代人的精神理念接轨、创作出符合现代生活气息汝瓷作品的经验与思考。


余继平:于传统村落中的思考

长江师范学院教授、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余继平,通过详实的图文,向同学们介绍了渝东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建筑特色,以及在民间文艺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村落出现空心化、民间文艺渐趋消失等问题,并对“如何以民间文艺产业发展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思考。

余继平介绍传统村落的情况


洪建华:一本书带我进入竹海世界

洪建华,现为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雕传承人。作品《十八罗汉》竹根雕获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2006年竹刻笔筒《竹林七贤》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作品成为故宫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作品。

洪建华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徽州竹刻的简史,以及他自己对竹材质的特点和工艺技巧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发展创新,用自身的技艺来刻画新时代的真善美等艺术的思考。洪建华还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和夫人如何由一本读物引导走向竹雕艺术之路的励志美满故事,引来无数艳羡目光。


潘玉:我在贵州等着你

潘玉,现就职于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长期致力于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挖掘和保护工作。

交流论坛上,潘玉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了近年来贵州省在推动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大量工作:贵州民协选拔和培训了一批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具有较强示范带头作用的民族民间工艺领军人才,已命名了包含蜡染、刺绣、银饰、民族建筑、剪纸、制茶技艺门类的122位贵州省民族工艺大师,涵盖了贵州最主要的民间工艺门类;进行了一系列获奖大师的作品展览展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叶子:让中华美学精神融合到作品之中

叶子,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自1994年起从事寿山石创作,擅长寿山石创意雕刻,融薄意、浮雕、圆雕等技法于一体,技法多变,风格独特,富有内涵,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专业比赛大奖。 

叶子重点给同学们分享了中华美学对花坑石雕的影响,其实,石雕中就蕴含了儒家美学的创作意境,道家美学的创作意趣,禅宗美学的创作造境。


陈玉秀:一针一线织就姹紫嫣红

西宁刺绣传人陈玉秀在台上徐徐展开了自己历时三年创作的刺绣长卷《释迦牟尼佛》,立即引来一阵赞叹。

陈玉秀(左)展示刺绣长卷《释迦牟尼佛》

西宁刺绣历史悠久,传承群体大,地域广,品类丰富,造型多样,渗透于河湟领域各族民俗生活中。西宁刺绣通过不同的材质,对比鲜明的色彩,活泼的针法,不仅代表着其本土文化特征,还充分展现了西宁历史、信念和审美情趣。那是属于西宁独特的艺术,有着真实的触感和饱满的视觉感,质朴而浑厚。

陈玉秀从小学习绘画、民间刺绣,曾师从中国工美大师东智才旦系统学习唐卡技艺,近年来潜心研究西宁刺绣和门源补花绣艺术,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火热的交流结束了,中午的班级微信成了艺术交流的延伸论坛。同学们纷纷晒作品,品评、讨论,真正实现了跨界交流融合。期待3月29日晚上,第二场学员论坛的到来。

✎中青十二班学员 钟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