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发布时间:2018-06-08 发布人: 字号: A A A

6月7日下午,在夏日和煦的暖阳中,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楼宇烈老师,走进中国文联第十三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的课堂,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专题讲座。

楼宇烈在授课中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

在今天的讲座上,楼老师首先指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态度是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他认为,在这个时代,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的不是热闹的环境,而是踏踏实实的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被丢弃。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楼老师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非常有特点的文化种类。人类文化并非一致,因为地域和环境的差异,文化有多元性。看待任何一种文化都要全面地看问题,每种文化都有其合理性,不能非此即彼。楼老师引用了《礼记》中“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说明,在中国文化中看待问题不是绝对化的,相反的两个方面永远是相互关联,甚至能相互转变的。

以人为本,人为万物之灵

在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解读中,楼老师指出,中国文化的最本根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文化。《尚书》中“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人整体世界观的出发点。中国人把天地看成父母,相较而言,西方人则把造物主(上帝、神灵)视为父母。在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中,造物主是有意志的,人与人之间独立产生互不相同,因此西方人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弱化人类之间的关系。而中国信奉天地,天地没有意志,万物平等,自然生长。因此中国文化重视同类之间的共同性和关联性,比如亲情,中国人看重血缘关系,尊重祖先,这是一种整体的、延续的生命观。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楼老师引用荀子这句话说明了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人为万物之灵。何为灵?楼老师说,首先,人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其次,人有主观能动性,动物的能动性只能在规定的范围,人却可以超出固有的范围。因此,既然人“天下贵”,就应该规范和约束自我,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而是禽兽不如。

向天地学习,中国人的自我修炼

楼老师指出,中国文化中德行是根本,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受外在的力量、命运主宰,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才有用”,中国文化非常强调德行,特别是上位者的德行,需要以德服人,以德治人。

中国人视天地为父母,所以中国人的德行来自天地,中国人向天地学习。天地有无私、平等、包容、诚信等品格,而这些都在中国文化中有直接体现。“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教导人们诚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教导人们坚持不懈;“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滴石穿”,楼老师用众多的例子向学员们展示了中国人如何从天地万物中吸取经验,提高自我的德行。

同时,楼老师引用孔子的话“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告诉学员,礼仪的重要性,礼既是内在的修养,礼节;而仪,则是仪式。中国文化让我们通过礼教来自觉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应该自尊、自爱、自重。礼,即使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在社会家庭中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有养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而另一方面,作为子女,应该以孝为先,古人说孝有三层,“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楼老师提到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表示这正是社会缺乏“礼”的一种表现。

授课现场

中国文化对人类的贡献

楼老师在讲座中反复强调了中国文化话语权的丢失,当前很多人盲目地学习西方文化,却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补充,对整个人类有着重要贡献。

楼老师把现代文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落后的欧洲期盼改革,于是希望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寻找解决方案,但是因为无法辨识文字,出现了文化的断层。而中国的文字因为其象形文字的特点避免了这种断层的发生。第二阶段是十六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新教和新教徒的出现导致大量传统的基督教徒失业。这些失业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在中国,他们看到的是一种不需要服从上帝就能使社会和谐繁荣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根本是人自我约束的能力。于是,传教士们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带回了欧洲。而正是基于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欧洲人创出了人文主义。这种文化改变了西方神权至上的理念,人不再是神的奴隶。但是西方文化有非黑即白的特点,人文主义慢慢变成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在过度地索取和改造中,人类迎来了两次世界大战,这就是第三阶段。

楼老师认为,两次世界大战表现出来的是人类为了资源和财富做出了非理性的行为,这已经远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对自我的约束。人与自然应该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但这种无视规律的掠夺已经让人类成为了物质的奴隶。因此,又出现了新人文主义,但因为人们已经被物质和欲望蒙蔽,其影响远不如旧的人文主义大。而正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化可以发挥出它的作用,当前也是重拾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要节点。

由艺臻道,以道统艺

对于在座的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艺术人才,在艺术创作上,楼老师也给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出“由艺臻道,以道统艺”。他说,“求道”是艺术创作最根本的主旨,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是明道、行道、传道,其人生境界以求道、悟道、证道为根本。各种技艺也都是以“载道”为内涵,以达到这种“道”作为它的最终究竟。如果只停留在“艺”,没有上升到“道”就是玩物丧志,没有求道之心。所谓“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正是这个道理。“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文以载道”,楼老师表示,艺术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影响,是教育方式中最容易被接受的一种,有着极强的感染性。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作为艺术家,追求艺术独立性没有错,但是艺术永远无法脱离社会,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

80多岁的楼老师不徐不慢地连续演讲3个多小时,其中没有一丝一毫地停顿,让在座的学员们无不敬佩。老师的话由浅入深,言简易懂,发人深省,让所有学员对中国文化精神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楼宇烈课后与学员合影留念


作者 | 一组学员 谢悠

编辑 / 摄影 | 教学科研处 于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