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书法独有的“创作”意识培养与传统的拓展——“比较艺术学”
发布时间:2018-06-30 发布人: 字号: A A A

6月24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陈振濂以《书法独有的“创作”意识培养与传统的拓展——“比较艺术学”》为题,在中国文联第十三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上作了精彩讲座。

陈振濂授课中

陈振濂提到,今天我们进入新时代,需要对书法进行提升改造,努力强化其艺术性格,这就需要一是充分尊重“作”,即写字技术作为物质基础的价值;二则是大力倡导在技术基础上追究内容、思想、意义的“创”,并以它构成一个书法的时代目标。

授课现场

随后,陈振濂通过列举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学院派书法创作的三原则,即主题先行、形式至上、技术本位。他说,“主题先行”即是思想先行,是“创”,这个必须放在首位。“形式至上”则在展厅时代的书坛起了巨大反响,重要展览中,莫不以此为能事。“技术本位”很好理解,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技法做支撑,是决不可能产生优秀的书法作品的。

陈振濂认为,当下书法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作”,而在于“创”。自古以来书法是文化技能,书法家都注重“作”,以书法(写字)为工具,去达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今天书法是独立的艺术门类,要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并驾齐驱,故书家必然要以“创”的思想表现为审美目标,这就是今天书法强调“创作意识”的时代意义。

陈振濂与学员交流互动

结合40年书法探索和实践,他还提出了三个口号:今日之我否定昨日知我;一作一面目;“与古人战”,“与时贤战”,“与昨日战”。 

最后,陈振濂引用庄子的“技近乎道”来作为讲座的结尾,他说,与书法而言,还可衍为三个阶段:技近乎艺、艺近乎道。

陈振濂课后与学员合影

作者 | 一组学员 樊利杰

编辑/摄影 | 教学科研处 于跃

导师介绍

陈振濂,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书法艺术家、理论家。曾先后在日本、台湾、大陆等地举办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书画篆刻著述展及书画篆刻文献展,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画形式美探究》、《现代中国书法史》等,内容涉及古典诗词、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各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主编《书法学》学术专著,1999年获文化部第一届优秀艺术科学成果奖;获首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理论奖”。在书法教育方面有“陈振濂书法教学法”,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书法教育学成果获国家级大奖(1988)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1989)。主编《大学书法教材集成》十五种,2003年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