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关于策展
发布时间:2015-06-0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6月3日下午,策展一期研修班最后一节课,我们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听取陈履生馆长对如何策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陈履生先生30余年来潜心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从事美术批评、美术创作、展览策划。他用多年的心得、成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给我们上了一堂很有现实意义及指导意义的一课。

陈履生授课

陈履生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第一个方面讲中国博物馆从陈列到展览的发展进程。陈列与展览之间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有主题,有脉络的系统展出。从过去的陈列状态到现在的展览状态是建立在学理基础上的。现在的博物馆作为公共空间的一个机构,已经发展成具有一定主题性的专业展会的形态。当前,我们国家展览数量多,质量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极少。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博物馆体系,找到发展的差异和不足。要通过建立自己的学术中心、案展团队、解决资金筹措等问题,解决展览的现实不足。

第二个方面讲了策展的中西方差别。中国策展的很多理念,都是从国外引进,经过多年的发展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展览形态。但与西方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多策展活动选题主动性、预见性明显不够,缺少以公众为核心的策展,没有得到最广泛的公众认可和学术认同。往往是传统式的应景模式或只反映策展人的兴趣爱好,往往曲不高和亦寡。存在选题作品不精、质量不足,学术性准备不足的问题,且往往都是表象化和表面性的。一些重大国际有影响的展览因为资金的严重不足,缺少大投入、大场面、大制作的呈现。展期时间过短,国外一般3个月左右,国内却仅仅几天,花了很大精力却草草收场。又推广乏力,存在重展览轻推广的策展现象,没有有效手段吸引观众。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当前国内展览中,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陈履生又详细地以中美博物馆、美术馆的举例阐释了因为社会制度、管理制度、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公众对博物馆、美术馆的依赖程度的差异和政府对博物馆的影响及主动权的不同特点。

第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几年国家博物馆的一些展览与策划。陈履生认为,国家项目,要配合国家大外交的文化战略。作为具有国家地位、大国气派的博物馆,在新形势下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中,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用视觉艺术的手段,发出中国的強音。在国博各种展览活动中,策划的国家文物展,定期把历代文物相继陈列展出;对外交流活动,如和意大利博物馆签署了交换展厅的办展协定等,展现了国家博物馆新时期的策展理念和视角。近两年,还自主策划筹集经费,开展与国内省市博物馆间的合作及港澳台间的交流展览;与著名艺术家及其家属合作的系列展览等,取得了极好的社会反响。

第四个方面,陈履生详实地阐释了展览细节。策展首先应从遵循学术性、社会性、教育性、观赏性、独特性、可行性入手确定选题,然后依据选题意义、学术意义、展览结果等方面制定展览方䅁,以及进行策划展览的十六个方面等。

陈履生与学员交流

最后一课在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的中国博物馆学习如何策展,让学员们大为受益,也为策展一期研修班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作者:策展一期学员 王妍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