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Gallery﹒Gurator:博物馆理念及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16-04-15 发布人: 叶莹 字号: A A A

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也许你去过一些,也许你一个都没去过。不过没有关系,走进宋向光老师的课程,开启博物馆之旅,解开你心中对于博物馆的渴望和疑问。

4月14日上午,我们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到了公共博物馆的历史沿革、价值取向和管理经验。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授课

基础研究还是社会公共?

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公共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发展过程:从“初创——理性知识的构建”到“完成——民众的权利”再到“拓展——传播新生活”,以及博物馆服务社会发展、回应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提炼出“知识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他科学地定义出博物馆的性质,并且引用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管理条例》明确地界定出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

他认为:当今随着博物馆公共性的普及,使我国的博物馆越来越重视社会化和公共性,公众权利、公众传播和公众教育。但是这种倾向的背后却导致了博物馆知识基础研究的缺失,博物馆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知识储备与学术研究上,这才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因此,我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应该更好地协调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

美术馆还是历史博物馆?

宋老师指出美术馆是用艺术激发起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代表一种规则中的反叛;而历史博物馆是基础真实的事实,是历史的绵延,代表一种混沌中的规则。美术馆的目的是展示人类艺术创造力,提升民众审美素养;而历史博物馆的目的是呈现与阐释历史发展,认识历史与现实、未来之关联。接着他又从展陈方式、观众行为、共同平台等方面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研究者还是策展人?

策展人的英文是“curator”,英汉词典中议为“馆长”“管理者”“监护人”等。在国外对于“curator”的定义中有“……is a content specialist”一说,可见策展人必须是一个行业专家。因此,宋老师认为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更应该是博物馆的研究者而非策展人,他们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湾的陆蓉之遇到第一个有策展人的国际展,才第一次将“curator”译成“策展人”,这后来中国才涌现出这么多策展人。其实,策展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他需要对博物馆的藏品和艺术史有深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思考才能进行展览的策划,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组织者,也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活动策划师。

讲座通过以上三组名词的辨析,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公共博物馆的职能与作用,也更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策展人所应具有的素养和积淀。

作者:策展二期学员  叶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