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之美:汤志义谈中国漆艺术
发布时间:2016-06-14 发布人: 国际研修处 字号: A A A

6月10日晚,我院中青四期校友、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汤志义为澳门一期学员讲授了“大漆之美:中国漆艺术漫谈”一课。为使学员更进一步了解这门并不常见的艺术,6月11日上午,汤志义再度举行导师见面会,与学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阐释漆艺术的别样之美。授课+导师见面会,这也是此次交流项目的一次尝试和创新。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汤志义授课

专家授课

古字“桼”同“漆”,从象形文字中可理解为:“桼”字,上部从木,左右各一撇,像用刀切破树皮,以竹管外导,下部从水,像木汁流出状。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漆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手工艺,从日常家具到精致器皿,从古代兵器到现代贸易,漆离每一个人都并不遥远。中国的漆文化有着8000多年的历史,远在青铜文化之前,而中国也是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民族。最初人们使用漆器是因为它具有防腐、耐固和保温的功效,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温润、高贵和神秘逐渐得到下至平民、上至统治阶层的青睐,直到汉代达到第一次高峰,漆器中常见的黑、红两色甚至也成为中国国色的象征。

“漆画”这个概念始于北魏时期。在此之前的漆艺术多出现在器物上,而从此时开始它作为一幅画出现在平面上,并随着对外交往传到世界各国,如日本、韩国、法国等。

漆画创作技法变幻无穷,甚至超越技术层面进入了更深层的审美思考,这种超越并非不要科技,恰恰相反,更需要以精到的科技作为基础和支撑。漆画艺术家在传统的形式绘画中注入当代元素,完成传统漆画的本质提升和当代转换,赋予漆以观念的当代性和价值的多元化。当然,技法应当跟随时代和内心的情感,创新才是艺术最本质的精神。

遗憾的是,漆工艺和漆艺术在当下的中国并不是它曾经的那样辉煌,甚至有人认为日本才是漆文化的缘起和集大成者。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本民族艺术特性才是中国艺术在观念上有别于西方艺术的特征和优势,我们必须回到中国文化的自身脉络下去创造我们自己的艺术,国力强盛势必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文化,进而突出自己本民族延传数千年经久不衰的东西,希望有一天漆艺术能够真正融入我们当下的生活。

随后,汤志义与学员就漆器鉴别、漆画的图式和范式、天然漆的修复功能在文物保护上的运用、漆画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3D技术与漆器制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认真听课


学员反馈

学员、卓剧场联合艺术总监胡美宝说,自己对漆器了解不多,只是平常偶尔透过生活小用品或许会接触得到,也确实未曾多想其有关的历史或进程。透过汤志义教授的讲学,初步知道原来漆作为材料已慢慢发展出它多样性的尝试——无论是作为纯粹的艺术表达、跨媒体创作,还是回归生活等等。一件漆艺术品需要透过或融合很多的其他技术与来完成、很丰富的种类与制作过程。

学员、澳门视觉艺术协会监事长高婉芳说,漆器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从已出土的漆器来看,早在新石器时就有漆器。据汤老师介绍,虽然中国很早有漆器,但漆器现在在国内使用并不多,反而传到日本后有很好的发展,到现在日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用到漆器。

导师名片

汤志义,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2004年漆画作品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有两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摄影:李康、陈宇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