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第二日:布鲁克林艺术协会与New INC
发布时间:2016-10-27 发布人: 任悦 字号: A A A

海外五期整个团队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策展人构成,而“多元”也成为团队与美国几个艺术机构交流的一个关键词。

如何理解策展人的角色?在纽约第二日的访问过程中,三个机构的讲者带来不同的答案,这让我们似乎可以从中看出端倪——策展人的艺术实践领域在当下正在不断地延展。

10月25日上午,来自布鲁克林艺术协会的两位讲者:执行总监Charlotte Cohen以及负责民间艺术的Christopher Mule,分享了布鲁克林艺术协会如何扎根布鲁克林本地社区,展开对艺术家以及艺术项目的支持。艺术协会已有50年历史,一方面服务于艺术家,另一方面专注在公共艺术空间激活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他们侧重帮助艺术家充分利用各种便利的公共空间,如学校、空置的房间等展出艺术作品,举办小型讲座以及工作坊,让艺术作品接触不同层面的受众。

布鲁克林艺术协会的执行总监Charlotte Cohen(右)以及负责民间艺术的Christopher Mule

布鲁克林协会对民间艺术的关注,也是沿着同样的思路,社区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如何让他们以自己本民族的民间文化为纽带,建立身份认同,传承本土文化,项目负责人Christopher Mule提到,为此他们不但要在所策划的展览中给出语境和背景,同时策展人还要深入社区,通过田野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真正需要。

下午的交流,又是一种不同的碰撞。出发之前大家就对“新型公司”( New INC)这个机构的名称相当好奇。INC位于纽约新博物馆旁的一栋大楼里,八千平方英尺的超大工作平面,工作环境相当新潮,充满各种年轻元素。

New INC现场交流

项目2014年启动,是一个非常特别地、由博物馆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这里每年都遴选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入驻,工作平面有办公室、会议室、展示空间,甚至还有小型作坊方便艺术家展开创作。孵化器搭建了技术平台、创意平台以及资本平台,使之在孵化器里彼此连接,促成艺术、设计以及新技术的融合。项目总监Julia Kaganskiy特别提到,较之一些创业孵化器里各个团队明争暗斗吸引风投关注,这里入驻的艺术家彼此更多是合作关系,不仅仅是孵化器,它还是活跃的艺术社区,定期举办各种讨论,展开实地调研、技能分享,帮助艺术家了解彼此,甚至寻找合作的基点。成立以来,这个另类的平台已经孵化了80个公司,吸引了八百万美金的资本投入。随后分享的几位“公司成员”,则更是直观地呈现了公司的理念。中国艺术家何为、呼延乃纾,以食物为媒介展开创作,他们认为食物不只是果腹,更是文化符号。他们在孵化器里与Hammerstep小组相遇,共同合作了一个表演项目。而后者则在舞台表演中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传统的、当代的,此外还将VR技术也运用其中,在他们看来,传统剧院的受众是被动的,而未来的剧院则是参与式、交互式的。


团员交流

无论是来自布鲁克林协会的Christopher Mule还是INC的Julia Kaganskiy他们或许都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新形态的策展人——不仅仅展示艺术作品,还促成各种化学反应,服务于社会,带动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

作者 › 海外五期团员   任悦

摄影 › 海外五期团员  郭净  刘征  苏月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