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一期 | 宋宝珍专题讲座、京西皮影非遗园现场教学
发布时间:2021-05-2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5月25日上午,中国文联第一期舞台艺术制作人高研班(简称“制作人一期”)邀请了我院特聘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为学员们作了题为《浅谈经典小说的戏剧改编》的专题讲座。

宋宝珍授课

       波澜壮阔的时代和酸甜苦辣的生活是文学的厚土,无论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名家文学作品,都被多次搬上舞台。宋宝珍教授列举了多部经典小说改编的过程和观众反响,可以说各有千秋。有的经典文学作品搬上舞台,掀起一个观赏热潮,有的作品则是反响平平,也有纷纷吐槽的。可见观众们对于经典改编后的舞台作品褒贬不一,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能读懂的、自己理解的小说作品。例如《白鹿原》里同一个田小娥,不同人读来,理解也各不相同,包括对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的理解都千人千面,因为每一位读者的理解和想象力各不相同,包括导演和演员的理解与塑造也各有不同。

授课现场

       因此,宋宝珍强调,改编剧作应以做足功课为前提,深刻理解经典小说内涵,而不应流于表面,浅尝辄止,做一般化理解,应当避免二者之间的背离与隔膜。改编是不同媒介的艺术转换,应当具有现代性反思、创造性转换,一定要重视原著价值,保留精粹成分,博约通取,含英咀华,充分体现民族审美心理中普遍认同的美学意义。

       所以,伟大的时代呼唤优秀的舞台作品。而经典小说改编成优秀的戏剧舞台作品,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刻理解、阐发原著的作品内核才会经得起时代和市场的双重检验。

学员与宋宝珍合影

       5月25日下午,制作人一期的学员们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陈光宇的带领下来到了本期学员王丽娟所在的京西皮影非遗园进行现场教学。传统皮影戏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演出历史,上千个皮影剧目的演出都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传统演出形式。当然,古典名著比如《西游记》改编成皮影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今天的皮影人,依旧在探索名著改编的皮影戏应如何编导排演,才能更好地符合时代审美,更好地为新时期文化繁荣和发展服务。

参观皮影艺术展

       在京西皮影非遗园,学员们首先参观了“建党百年红色主题皮影艺术展”、“一带一路”主题皮影艺术馆。随后,大家现场观看了新编红色主题皮影戏《小兵张嘎》演出,并在演出结束后亲自到后台体验皮影戏演出。最后,学员们跟随皮影老师学习了皮影舞蹈《俏夕阳》以及皮影戏唱腔《白蛇传》。学员们纷纷表示,“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千年以来,古人的舞台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

学员们观看皮影戏演出

学员们现场体验皮影演出

       授课老师简介 

       宋宝珍,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戏剧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话剧百年之“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戏剧戏曲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和各部委多次奖励,如:中华优秀出版物·优秀图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国家艺科、国家艺术基金重点研究课题并顺利结项。主要学术著作有:《二十世纪中国话剧回眸》《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等。

撰稿 | 一组学员 王丽娟

摄影 | 四组学员 欧正进、文艺研修院 邹晗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邹晗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