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微信日志:情怀
发布时间:2016-06-29 发布人: 昝延辉 字号: A A A
6月26日早晨,民族二、三班全体学员乘车到中国雕塑院去领略雕塑的风采。通过参观,学员们认识到雕塑就是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也称观赏艺术或视觉艺术。雕塑根据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泥雕、陶雕、金属雕,根据形态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吴为山馆长的《滑雪者》《逃难》等作品栩栩如生、动感十足,可谓凝固的舞蹈;《在一条船上》中西合璧,互鉴互融;《行走的人》惟妙惟肖,透着自然的美、传统的美。

中国雕塑院副院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郅敏先生深刻阐述了雕塑的内涵,称之为人类参与世界、认识自己、认识自然的能量与物质,阐明中国的雕塑艺术有着非常完美的体系和脉络,它的魅力就是透过艺术来展现出大千世界之美。

郅敏授课《雕塑人生》

《雕塑人生》这堂课描绘了中国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从艺30年来的热血生涯,从大到几十米、小到几厘米的400多件艺术品中,处处能反映吴为山先生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从两个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的伟大革命中汲取灵感,不折不扣地肩负起塑造中华文明精髓的重任。从老子、孔子恢弘安详,到鲁迅的冷峻辛辣,处处刻画着中国人的形象,赋予冰冷坚硬的材料以炽热如火的灵魂,赋予静态的造型以灵动的气韵,通过中华杰出人物系列雕像,表现他们非凡的精神境界,也表达了吴为山从中国三千年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不断探索着中国特性的真意,他的雕塑打造了一种神似与形似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正是中国艺术的立意之本。

学员参观雕塑作品

下午,听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叶舒宪的《丝路上未知的中国故事》讲座。他从文学人类学、文化编码理论,从《狼图腾》到《熊图腾》的原型文化,阐明了什么是大传统,什么是小传统。从玉教神话追踪到了中国5300年前的王者,从玉石之路到佛像之路,阐述了华夏文明的信仰原型及置换途径,从西汉张骞出西域到清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分析了中华玉石文化四千年的原型,感触颇深。

叶舒宪讲座现场

晚上观看了77岁的舞蹈艺术家陈爱莲女士再度领衔主演的大型古典舞剧《红楼梦》,观为叹之,观为惊之。随着大幕徐徐拉开,她饰演的林黛玉身着银白色斗篷,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上舞台,眼神灵动,顾盼生辉,舞姿轻盈,步步莲花,将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敏感和谨慎表现得淋漓尽致。先不说她对14岁林黛玉从内心到外在精美绝伦的塑造,单从老太太60多年来对舞蹈艺术的敬业和追求,60多年来舞蹈生涯的青春与活力,60多年来不断探索艺术精髓而表现出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可谓中国艺术的博大情怀与伟大精神,也是世界舞蹈界的奇迹,她所达到的思想境界,正是中国精神。整台舞剧以它华丽、端庄、和谐、柔美、千姿百态的独特魅力,用传统古典舞蹈素材,打造出了独特、典雅清爽的舞剧风格。


作者:民族二班学员昝延辉

摄影:民族二班学员扎拉


导师名片


郅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负责人。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多次在中国上海美术馆、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斯特拉斯堡中欧文化中心等地举办个展。

叶舒宪,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等专著、译著39部。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发表论文400余篇。90年代创立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并建立了文学人类学学科体系,著有《文学人类学教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