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东:好的故事与讲好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16 发布人: 王秀琴 许文彬 字号: A A A

6月14日下午,中国影协副主席、著名编剧王兴东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及对国内外多部经典电影的解析,为民族5班的学员讲授了“剧本内容决定电影的命运”“好电影故事具备六大元素”等内容,为学员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编剧课。


王兴东在授课


王兴东认为,好故事是一个思想充满活力的证据,用行动、细节、情节、关系来证明你的新思想,看到证据而不解释道理。他说:“故事的内核就是电影的胚胎,包含着主题思想,人物关系、焦点事件、结局等诸多的元素”。


观看法国纪录片《海洋》中的三个段落后,他讲到,所有戏剧都要拨动观众的同情,这个原则很简单却往往被忽略。比如,小海龟是弱小的,观众很揪心,看到小海龟被叼走会着急叫出声来。小海龟是拨动怜悯之心的形象,抓住了观众的同情心。王兴东说:“众多的人物中,首先确定同情人物。同情人物拨动观众怜悯之心,牵引观众看下去,情感随之波动起伏”。


授课现场


王兴东提出编剧要做到“心慈手狠”,即越同情的人物越要折磨他,越让他遭遇灾难,这样越能激发观众的同情心理。“什么是戏?把人推到大坑里让他爬,看他爬的痛苦过程,爬上来是喜剧,爬不上来就是悲剧。”


王兴东还告诉学员,不要一味追求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应像低成本、聚焦生活中戏剧性的作品如《推销员》那样,去努力提高剧本的含金量,重视思想的力量。他说:“反观现在一些电影场面之宏大,特技手段之高超,人物之众多,讲的道理却如此之浅薄,电影的真正魅力应该是思想,缺乏思想的力量就没有灵魂无法打动人心。”


讲座的最后,他谈到了文化自信。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语重心长地勉励学员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勇于创新创造,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王兴东与民族五班学员合影留念


文:民族五班二组  王秀琴

 图:科研处  许文彬


导师简介



王兴东,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编剧代表作有《建国大业》《辛亥革命》《飞来的仙鹤》《陆军见习官》《鸽子迷的奇遇》《狼犬历险记》《留村察看》《孔繁森》《法官妈妈》《良心》《没有爸爸的村庄》《共和国之旗》《生死牛玉儒》《黄克功案件》等31部电影,多次获得华表奖、金鸡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