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信: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要面对未来不断超越自己
发布时间:2015-10-2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10月19日上午,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王志信来到民族一班进行授课,与学员漫谈音乐的创作。

王志信在讲课中

一、一步一步走去,回过头来看万山红遍。

王志信,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名字,但提起他的作品《木兰从军》《兰花花》《孟姜女》《金色的田野》《母亲河》等,很多人都十分熟悉。他教授的学生,如成名的歌唱家孙丽英、万山红、耿为华等也都是家喻户晓。王志信老师从他16岁开始学艺谈起,到现在半个世纪的学习表演、创作、教学、指挥的过程。而说到成就的时候,他轻描淡写说到,那都是过去,有时是被逼的,有时是赶上了。王志信老师还调侃的说,在团里,有时指挥不在,他上去进行指挥;没伴奏,也得自己上,在团里就这样什么都干......现在回过头来想,那都是财富。一步一步走来,回过头去,万山红遍......所以,艺无止境,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超越自己。

授课现场

二、声乐艺术的教育、学习及表演不能千人一面,不要大同,要独具个性。

作为声乐教育家,王志信老师在谈到声乐艺术的教育及表演时,提倡表演不要过度注重发声技巧,丢掉自己本质的、个性的东西。技术只是“托”,要为“情”服务,一定要用心、用情演唱,传情达意。

王志信对学员进行指导

三、文艺工作者要有担当,有责任感、使命感,要坚守。文艺创作不能搞大跃进式的一哄而上,迎合市场,丢弃根本。

王志信老师感慨道,全国各地都有极具特色的传统音乐,像江苏的采茶调、云南的海菜腔……我们有责任去挖掘、保护、发扬这些民族音乐的瑰宝。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搞文艺创作,特别是咱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艺工作者绝不要去为了跟风而丢弃根本。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有义务研究、整理本地区的民间文艺作品,不要让这些民族文化瑰宝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失。

学员感悟:艺术人生,人生艺术。无怨无悔,相濡以沫。

当王志信老师扶着他夫人走出课堂的背影出现在我视线里时,我心灵震颤了。我想到了艺术人生,人生艺术,无怨无悔,相濡以沫……诸多形容词不能诠释我的情感。王志信老师在创作《孟姜女》时泪流满面,用情极致。艺术来源于生活,正如王志信老师与夫人走过的半个世纪,依然恩爱如初,生活如此有情有意,作品如孩子般精心培育,能不感人吗?

作者:民族一班学员 冯兴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