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五期铸梦计划:校友讨论如何提升策展人培训
发布时间:2017-03-17 发布人: 国际研修处 字号: A A A

2017年3月14日下午,海外五期的校友代表就如何提升策展人培训进行讨论。

海外五期校友、中国美术馆馆员魏祥奇认为,策展必须实现国际化。国际化能力除了做国际展,将展览带出去,以及请国外好的展览来中国展出之外,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调整策展人的知识结构。学习视觉艺术如果通过文本和自己有限的知识是不够的,而学习对策展人很重要,丰富知识结构与实操,会改变人的职业生涯,对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美国长时间的学习就达到了这个效果。魏祥奇还建议与境外机构建立长期联系,增加校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邀请研究并关注国外艺术的相关理论家、作家甚至翻译在海外培训行前与团员交流等。

海外五期驻留日记 | 魏祥奇:Japan Society(日本协会)


海外五期校友、宁波画院艺术交流中心摄影事务策展人俞轶妮是海外五期中年龄最小的团员,作为90后,她说自己是宁波第一个去参加境外交流的策展人。作为个体,她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对单位甚至地方的策展人培养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俞轶妮说,自己年龄小,从团组的同学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她建议,这样的铸梦计划可以持续性进行,将校友间的交流讨论制度化。

海外五期驻留日记 | 俞轶妮:非营利机构通过艺术带动区域文化发展和激发公众凝聚力


海外五期校友刘征认为培训交流的时长必须保证。在美国的两个月,整个人的学习状态特别好。刘征曾和海外二期的校友线云强交流过,二人皆表示,21天的培训和2个月的交流的效果确实不一样。以刘征个人为例,她在美交流期间多次前往大都会博物馆。她说,倘若时间不充裕,自己是不可能深入博物馆,也不可能沉下心进入学习状态。刘征还建议,定期组织校友研讨交流,将制度化的研讨会作为未来策展人培训交流后续项目的一部分。此外,海外研修交流的成果要最大化地扩展,一个人的学习成果最好通过讲座、交流等覆盖到整个地区。


海外五期校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礼宾结合自己当下的工作,建议未来策展人的培养可以考虑以对传统文化的转化性发展为主题。

海外五期驻留日记 | 刘礼宾:New York Sculpture Center


海外五期校友、四川美术馆展览策划部策展人冯石认为,一些地方美术馆还存在领导对策展及策展人的概念和定位不清的情况,导致现在很多策展工作只是在做概念的普及。未来的策展人培训交流项目在安排日程时,可以考虑探讨如何让真正的策展理念进入到展览并带给观众。

冯石: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ICI)


海外五期校友、独立策展人郭净说,好的策展人需要自身素质高的同时,还需要有高的眼见。此次赴美交流收获大,在顶级的艺术殿堂进行系统性地学习,十分难得。郭净认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了解对方要什么,在考虑我们能提供什么,以及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宣传。对外交流活动必须要体现国家的政策方向。


海外五期校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任李晨表示,虽然在纽约少有书法机构,但通过与其他领域的机构和策展人跨界交流,自己收获很多。李晨建议,未来研修院可以考虑建立专家库,为策展人提供专家资源,为策展人提供专家智力支持,邀请专家与策展人交流,建立合作关系。李晨说,文艺研修院一些好的培训理念给了她很多启示,例如她已经将“打卡制”引入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大家通过打卡总结所学所得,进行交流,十分有益。

海外五期驻留日记 | 孙淼、李晨:纽约书籍中心驻留体会


海外五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国际网图片编辑苏月斫建议,在未来的培训交流中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与国外策展人的直接交流,聆听、了解更多的国外策展人的实际问题,比如工作周期、工作流程和策展项目运作状态等。在机构驻留期间,请国外的策展人对某一个案例进行讲解,会进一步提升机构驻留的有效性。

海外五期驻留日记 | 苏月斫&邓岩:特定社区文化下的Queens Museum


海外五期校友、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艺术部主任顾晨琳建议,可将策展机构驻留的安排放在现场机构交流之前,让校友在机构驻留阶段加深对艺术史的理解和对纽约艺术生态的理解之后,再去机构交流,这样的交流会更加有效。

海外五期驻留日记 | 顾晨琳:布鲁克林艺术生态初识——驻留NARS Foundation有感

文/国际研修处  图/杨宗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