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特聘导师仲呈祥评《信仰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6-08-10 发布人: 字号: A A A

日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宣部学习出版社会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人民网、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召开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力量》研讨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共同研讨该片的思想内涵、价值导向、艺术风格、现实意义。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出席研讨会,并对本部纪录片作如下评论:

仲呈祥评纪录片《信仰的力量》

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我认为《信仰的力量》这部纪录片,在调控我国当下电视文化生态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电视文化生态有一些失衡,存在娱乐化倾向。我们迫切需要像《信仰的力量》这样的作品,为广大观众提供精神正能量。我们应该为广东卫视播出这样一部纪录片叫好,为他们点赞。

我想起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现在已经102岁的马识途先生。老人家曾经给《光明日报》题词,写了八个字:“人无信仰,生不如死。”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人生经验和革命生涯的集中概括。人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是高级形态的理性的精神动物,是要讲信仰的。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唯有人有文化,唯有人有独特家园需要坚守。

这部纪录片的创意,集中在表现95年来中国共产党杰出代表们的信仰。创作这部片子,也是整个创作团队在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文化自信重要指示的一次良好实践。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什么?我看就是信仰。坚守自己的理想信仰就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就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有了,这个信仰就能够坚守,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能够坚守。

《信仰的力量》第23章:忠勇战士片段

《信仰的力量》第14章:铁血英模片段

《信仰的力量》集中了文献片、政论片的特点,以人带史,通过系列人物故事讲述了95年的党史。这部片子的创作坚持了重视讲好故事和讲好细节的原则。我们应该重视这部片子,总结这部片子的经验。现在不要过分强调收视率、点击率,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目标。马克思说,任何精神生产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在生产你的信仰。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信中说:我评价你们用最高的标准,集美学和历史两个标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了两个标准: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我们不是说不要考虑观赏性,而是说观赏性只是一个美学范畴。艺术性的应有之义是靠自己本身的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把观众感染到你的高度上来,也就是增强说吸引力、感染力,是有指向性的。

我建议《信仰的力量》进学校、进课堂,让青年学生观看影片,接受党史教育,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导师简介

仲呈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合著)、《当代文学散论》、《审美之旅》、《文苑问路》等学术专著十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求是》、等重要报(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提出了文化功能的 “氛围说、宝塔喻、引领论”和“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 的文化建设理论主张。


纪录片《信仰的力量》简介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力量》于今年6月20日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同时播放,7月1日起在人民网、新华网络电视台、荔枝网等推出后,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作为“信仰的力量——庆祝建党95周年全媒体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仰的力量》以人物故事为载体,回顾党的历史、宣传英雄事迹,为庆祝建党95周年营造了浓厚氛围。全片共40集,每集25分钟,以人物故事为载体,从共产党人的成长轨迹、思想高度、人生感悟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现在1921年到2016年整整95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和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艰辛历程。该纪录片被中宣部办公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确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