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一期导师董瑞与她的古陶世界
发布时间:2016-07-29 发布人: 字号: A A A

7月16日,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和古陶文明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凝固的时光——古陶文明博物馆精品砖展”在园博馆四号临展厅正式开幕,我院澳门一期导师、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董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展览共分“抛砖引语”、“汉风画卷”、“宋金雅趣”和“拓古传新”四个部分,从不同视角展示和探究中国古砖的历史文化之美。展品年代跨度从汉代到宋金,展出各类砖画105件套,这些展品在古时多被用于建筑时的使用材料。

展览海报

董瑞在开幕式上

砖——三千年来衍生发展的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美学、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共蕴的综合艺术。中国制砖最早可追溯至仰韶文化晚期(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900年),板砖与条形砖的出现揭开了我国古代砖类建材的新篇章,砖画艺术随之诞生。

古代砖画是美学、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的综合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民俗、风情等。古人以砖为纸,以刀代笔,在砖体上模印、雕刻、彩绘,亭台楼阁、鸟兽生灵、宴饮娱乐、狩猎耕作、车马出行、各色人物,跃然其上。

展览现场

董瑞从1989年开始和丈夫路东之一起收藏文物,1996年正式成立中国第一家民办古陶博物馆,2011年任馆长至今。

“没有路东之这些收藏,没有古陶文明博物馆,我们还能找到什么地方,一下子就可看到中国古陶文化、古陶艺术竟如此伟大。”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先生这样说。

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在北京大观园附近的一条幽静的胡同里,博物馆只有地下一层展厅,陈列装置透着朴素,但其中的古陶文物精美而系统,闪现着数千年前人类文明初现时的曙光。在这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陶器、战国秦汉瓦当、战国秦汉封泥等珍贵文物,构成了以古陶文明为主脉、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600多件陶器,以“彩陶渊薮”“瓦当大观”“封泥绝响”“古陶系列”等主题陈列着,构成了一部生动而完整的古陶文明史。

打造这座博物馆的是作家、诗人、书法家、收藏家路东之。当年瓦当和封泥没有人认,散落在民间,甚至被人为地毁掉,路东之看着心疼、可惜,才一枚枚、一片片收集起来,逐步形成系列,继而堆叠出这样一座特殊的博物馆。

在古陶博物馆现任馆长、路东之的妻子董瑞看来,如果丈夫没有迷醉在收藏古陶的深渊中,也许他会成为一个著名的诗人,或者小说家、书画家,也不会竭尽心力而英年早逝。路东之先后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学习书法;向萧劳先生等旧体诗坛诸家学习诗词曲赋;在他的诗集《情况》的讨论会上,王蒙等诸多文学大家坐列在席。但是当他发现了古陶的魅力之后,他便潜心投入其中,“我把这玄珠编织成串,一轮奇彩的光环显现出来,我看到了那光环上镶满我理想的颗粒,我发现那是我痴心追索的五千年文明的收藏大梦。”最终,他为这理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董瑞,就这偶然中充满必然地,接过了丈夫的梦想,成为了如今古陶文明博物馆的掌门人。

汉回字纹铺地画像砖

汉三角倒梯形画像砖

汉荆轲刺秦故事画像砖

路东之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他的“冷门”收藏的——收藏门类主要包括瓦当、封泥、古陶等极富学术价值的出土文物,而秦封泥是路东之收藏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发现、保护、研究了秦封泥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贡献。1995年至1996年间,由路东之的收藏引发的“秦封泥的重大发现”经1996年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的“首届新发现秦封泥学术研讨会”向社会公布,引起了轰动。据专家介绍,秦封泥的发现,是同秦始皇兵马俑、睡虎地秦简同等重要的秦代重大发现之一,为专家学者在秦代职官制、地理志、篆刻书法等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文物史料。此后,路东之封泥收藏以超过1000枚的数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封泥收藏体系,而此前封泥收藏最多也最重要的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其所藏战国秦汉封泥700余枚。这为他创办一座博物馆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1996年10月30日,作为中国首批四家私立博物馆之一,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获批成立。开馆之日,任继愈、王蒙、李学勤、吕济民、李伯谦、唐达成、俞伟超、单霁翔等文化、文物界大家为它剪彩致辞。而在此前,从设计馆徽、到博物馆的简介撰写、展板文字设计到制作拓片、题字刻章,都是路东之亲力亲为。面对着博物馆中自己历经十几年收藏的数千件珍贵文物,路东之内心激动又谦卑,他说“与其说我是它们的拥有者或者主人,不如说更像一个奴仆,在完成着定数中的职责和使命。我已经无愧天地神明给予我的这份奇缘,因为我已经动用了一个收藏家、一个书生所拥有的真诚、智慧和感情。”

然而,创业容易守业难。开馆的喧华与热闹转瞬过去,接下来便是孤独地前行与寂寞的坚守。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路东之寻求了靠自己的作品养博物馆的路。当20年前,藏家们盲目跟风,追捧清三代陶瓷和可赚钱的古董字画时,路东之却出售个人收藏字画和个人书画作品,逐步聚集着更多更有学术价值的藏品。

辽金彩绘持瓶仕女砖雕

汉鹿头画像砖

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18年,接待了数十万人。到今天,古陶文明博物馆接待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通观众数十万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重点文科院校、学术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许多高校的秦汉史、文献学、考古学的老师和专家前来古陶文明博物馆寻找相关资料。

如今,董瑞还是会常常给予要办博物馆的人真实的忠告,那就是“在当下功利的大环境下要做非盈利的博物馆不仅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做一直烧钱的准备,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根本的区别是民办博物馆是自收自支。“我们是拥有博物馆所有的社会服务、教化大众、收藏保护展示文物、公益性质等功能,却常常无法自己平足高昂的开支;我们不是公司,也不能申请文创项目支持;古陶文明博物馆到今天仍然交着工业用电的电价;到今天还没有立一块方便参观者寻找的指路牌;我们还承担着馆舍租金、人员工资等博物馆必须的运营费用。”

董瑞相信,即使面临各种难处,有越来越开放的政策扶持、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有博物馆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古陶文明博物馆还是能实现“建立古陶文明坐标体系”的理想。北京市文物局给予民办博物馆一定的支持;国家通过首个全国性博物馆行业法规,宣布国有、民办博物馆一视同仁……这些利好消息,给了董瑞更多面对未来的信心。


导师名片

董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澳门一期导师,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