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14-12-06 发布人: 字号: A A A

构建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

一、构建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的背景和内容

党的十八大指出:“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同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同他们交朋友,最大限度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是知识分子的重要成员,是中国文联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研修院的主要学员群。

按照李屹书记提出的办一个多门类艺术人才集中研修的“主体班”的指导思想,近两年我们举办了两期编剧高研班和一期文艺人才高研班,都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为打造研修院品牌培训项目,更好地培养和服务中青年文艺人才,研修院着力对构建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

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是以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为培养对象,借鉴中央党校、鲁迅文学院等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经验,构建具有文联特点的文艺人才培养体系,以培训研修为主,辅以座谈研讨、合作洽谈、作品论证、采风创作、宣传推介、主题汇演等后续活动。

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一条主线、四个融合”。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文联党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贯穿始终。四个融合,即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艺术传承与时代发展的融合,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融合,文艺与科技的融合。

构建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就是以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培训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和培训管理制度等,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制度建设,构建高质高效的培养体系,持续扶持中青年文艺人才的成长。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班次建设,二是高研班课程体系建设,三是高研班教学及管理体系建设,四是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后续延伸服务机制。

二、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班次建设及规划

举办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对中青年文艺人才进行集中研修是构建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目前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主要包括四类班次:一是涵盖12个文艺门类,二是涵盖戏剧、电影、电视剧等领域的编剧类,三是涵盖戏剧、曲艺、舞蹈、杂技、音乐等领域的编导类,四是涵盖美术、摄影、书法、民间文艺等领域的视觉艺术类。此外,文艺研修院还将计划举办专门针对文艺院团负责人、体制外自由职业者的高研班。

2012年,研修院举办了首届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研班。2013年举办了第二期中青年编剧高研班和首届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研班。为完善培训体系,从2014年起,我们将各类班次的名称统一为“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并以括号的形式注明类别。2014年,研修院将继续举办第四期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第五期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剧)高研班,新增加的培训类别有第六期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导)高研班和第七期中青年文艺人才(视觉艺术)高研班。综合考虑办班时间、人力和成本等方面,我们计划每年举办3期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除将涵盖12个艺术门类的班次作为固定班次,每年再从编剧、编导、视觉艺术、文艺院团负责人、体制外自由职业者等类别中选择2类举办。

三、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课程体系建设

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的教学对象和培养目的具有其独特性,这是高研班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依据。高研班不是针对某个艺术门类的专业培训,而是多艺术门类(相近几个门类或涵盖12个门类)的综合培训,以跨界融合、名家授课和多样化研修方式为特点。高研班旨在促进各领域中青年文艺人才学习和探索不同艺术之间的共性,相互启发和借鉴,通过名家大师的示范引导,引导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创作,提高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催生优秀作品和人才,推动理想、生活与艺术的融合。高研班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内容及档案建设和研修方式两大方面。

(一)课程内容及档案建设

高研班课程遵循中青年文艺人才成长规律、文艺发展规律,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为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的主线贯穿始终。在课程内容的具体分配上,分为国情时政、文艺讲坛、文艺创新等模块。

1.国情时政

请相关部委领导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介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外交、宗教等领域的基本国情和形势任务,明确文艺工作者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2.文艺讲坛

请11个全国文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等各文艺领域内的名家大师作专题讲座,以大文艺的视野,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高度,阐释文化和艺术的品格、魅力和情怀。

3.艺术创新

请艺术创新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专家学者,围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国际交流、跨界融合等方面,解析当前我国文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打通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探究新时期文艺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创新之道。

我们将针对每个教学模块,建立专门的课程档案,包括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适用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时数、主讲教师和备选教师情况、选用教材(学习资料)等要素。

(二)研修方式

高研班根据中青年文艺人才自身及学习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研修方式,课堂教育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员讲坛相结合。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高研班还采取了以下几种研修方式:

1.学员讲坛

充分发挥中青年文艺人才的专业特长,学员走上讲台,向其他文艺门类的学员介绍本门类的相关知识。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提前与学员做好沟通工作,控制好发言时间和内容。

2.现场教学

到文艺院团、美术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结合现场观摩排练、观看展览、座谈研讨等形式,使学员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共同提升。

3.剧目赏析

安排学员观赏话剧、舞剧等多种形式的剧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剧目创作人员与学员交流,深入启发学员创作思路。

4.社会实践

高研班学习历时一个月,期间我们安排到其他省份开展3至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激发创作灵感。作为一次时间相对较长较集中的班级集体活动,有助于促进学员之间了解、增强集体归属感。

5.论文辅导

为促成研修学习成果,学员将在研修班中完成一篇论文。学员确定论文题目后,我们根据论文主题,通过协会等途径为学员联络合适的导师,为学员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四、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教学及管理体系建设

教学和管理体系建设,包括与教学相关的各项保障以及对学员的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学员质量。中央《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2017年以前,建立国家级、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2015年前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不低于30%”,“严格学员管理,将干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互动效果、学习成果作为学风评价的重要内容”等具体要求。教学及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教学案例库、现场教学基地、教学师资库、学员管理制度等内容。

1.建设教学案例库

编写适合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的案例,通过视频、音频播放的形式,组织学员围绕文化现象、创作现象案例进行学习和探讨。如编剧班的案例库中可收集优秀剧目、影片,在研修班上播放并请专家赏析、点评,学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等。

2.遴选现场教学基地

现场教学包括“现场”和“教学”两个要素,要统筹兼顾,不仅要选好具有可看性的地点,更要重视现场活动的可学性。加强与现场教学单位的合作、沟通,充分挖掘现场资源,开展目标明确的针对性教学。可与适当的现场教学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将其作为高研班现场教学基地,进行专项现场教学活动开发。

3.建设教学师资库

建立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文艺研修院师资队伍,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权威性。根据授课效果和学员反馈,聘请一批由文艺名家大师、中青年艺术家、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作为讲师,颁发“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专家(客座教授)”聘书。加强与讲师的课前沟通,告知具体培训班次的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要求,请讲师专门备课,提高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做好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估,采取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对讲师授课质量作出整体评价。定期向讲师通报学员反馈及评价情况,使讲师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或方式。

4.建立学员管理制度

对学员的管理,包括前期选拔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

(1)在前期招生过程中,制定针对不同类别班次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既保证招生工作公平公开,又确保培训对象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平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并均衡各领域学员人数,使跨界交流得更加充分、全面。规范学员选拔制度,要对选拔标准、名额和审定程序进行规定。如编剧班,根据前两期各单位的推荐情况,可指定各单位推荐某个领域的学员;文艺人才班要加强对学员资格、获奖情况的审查,原则上要与前一期学员的艺术门类不同。

(2)在培训期间,建立学员管理和学员自治制度,规范学习纪律和学风,提高学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主体班班培训时间较长,更需要制定学习纪律和制度,规范学员管理,保障培训效果和学员的安全。规范主体班学员手册,内容包括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简介、主体班教学计划、学员管理规定、临时党支部和学员创先争优考核办法、《学员学习考核登记表》的填写说明、学员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教学安排、学习书目(教材)、学员名单、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领导及项目组人员名单、服务指南等。

五、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后续延伸服务机制

后续延伸服务机制是以高研班为基础,通过开展合作洽谈、作品论证、采风创作、宣传推介、主题汇演等形式,加强对学员的持续跟踪、关注和扶植,不断巩固和强化学员的研修成果。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和后续延伸服务“1+1“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以学员为主体,聚合各方力量,切实推人才、促合作、出成果。

目前,我们在研修后续延伸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14年1月,研修院在西安举办了“剧本创作与时代精神”座谈会,作为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级研修班的后续延伸活动。2014年3月,首届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的学员论文结集出版。

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和拓展高研班后续延伸活动的多种形式,加强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设。如筛选编剧班学员的优秀作品举办作品展示、展演,组织学员就相关专题进行采风创作,举办学员与制片方的合作洽谈会及作品推介会等。在研修结束后,加强学员与研修院之间、学员之间的合作,通过联系平台、跟踪服务和扶持创作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学员共同创作,推出作品,使培训的社会效益得以显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