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节校友系列报道之陈涌泉:完整的认识一枚硬币——《风雨故园》创作谈
发布时间:2015-11-04 字号: A A A

10月25日,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班的8位校友或作为主演,或作为编剧、制作人携作品登上苏州的舞台。研修院中青四期校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涌泉编剧的三台豫剧《风雨故园》《陈蕃》《都市阳光》一一在戏剧节亮相,其中,《都市阳光》将于今日参加展演。以下为陈涌泉对豫剧《风雨故园》的创作谈:

世间的事情有时就是这样不可思议,我们仿佛已经掌握了事实的全部,却远远没有接近本质。比如,鲁迅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伟人,而他与朱安维系一生、困扰一生的婚姻却鲜为人知。我们自以为很了解他,却根本没有走进他的心灵。

自然,知道朱安者鲜有其人也就不难理解了。《风雨故园》(初名《朱安女士》)剧本排演前,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给一个又一个“文化人”解释:朱安就是鲁迅的夫人。一切好像都很正常,一切又都那么不正常。长期以来,我们不是在一直传颂鲁迅和许广平的经典爱情吗?鲁迅的情感世界就好像一枚完整的硬币,我们怎么会对一面熟悉而对另一面完全陌生,甚至浑然不知呢?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鲁迅被神化,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有关鲁迅先生的各种宣传、展览中看不到朱安的影子,北京鲁迅故居里朱安的住室一直被称为鲁迅的“藏书室”,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鲁迅还有这么一桩封建包办婚姻,而知道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又在回避,不愿说明事实真相,还有人千方百计想避开她,抹杀她。其实,回避鲁迅与朱安的婚姻 ,结果只能使事实本身越描越黑,从鲁迅生前到死后,直到今天的“贬鲁潮”中,借这桩婚姻指责鲁迅者不乏其人。正视鲁迅与朱安婚姻的不幸,承认这桩婚姻对两人、特别是对朱安的伤害,非但无损于鲁迅的形象,反而使鲁迅的伟大更加真实。

我曾经惊诧过去人们对鲁迅的神化、对朱安的回避,庆幸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解放思想,鲁迅终于可以回归人间,朱安终于可以重见天日。然而,剧本脱稿到立上舞台后的所见所闻,又让我深深体会到思想的解放还远不彻底,一些人的头脑里极左年代留下的观念还是那样根深蒂固,在为尊者讳的同时,仍然对一个弱者采取着极大的漠视。倒是鲁迅先生的后代——周海婴、周令飞父子的豁达与开明给了我信心。他们已经明确认识到,只有让鲁迅走下神坛、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才能让鲁迅更好的走进21世纪;朱安的悲剧并不是哪个人造成的,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在这些方面的认识上,他们已经远远走在了一些人的前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风雨故园》的公演不正是折射出时代进步的足音吗?

陈涌泉(右)与鲁迅儿子周海婴

陈涌泉与鲁迅长孙周令飞

让更多的人知道世上曾经有一个叫做朱安的女子,她嫁给了一个后来名扬天下的人,却一生没得到他的心,生前没有爱,死后又失去了名;让更多的人知道“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有着自己的伤心和无奈,一个反封建斗士却无法逃脱封建包办婚姻的伤害,不得不做长达二十年的妥协;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自己远未接近事实的真相,从而对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史产生新的反思......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起到一点点这样的作用。早在排练之初给剧组同事们的讲座中,我就这样讲,希望通过大家的舞台实践,能够“还朱安以尊重,还鲁迅以公正,还历史以真实”。

我始终认为,戏曲不是花瓶,戏曲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不断突围的勇气。当然,文化底蕴、文学品位、现代理念也是我在剧中着力追求的。戏曲要想在多元文化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下有所作为,这样的追求必须成为更多同道的自觉。

作者:陈涌泉

校友简介

陈涌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四期校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戏剧作品有《程婴救孤》《风雨故园》《阿Q与孔乙己》《婚姻大事》等,主要影视作品有《程婴救孤》、《八月桂花遍地开》《咱们村的年轻人》《阿Q与孔乙己》等。作品曾获国家文华奖、文华剧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音乐片奖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