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五期颜全毅编剧花灯歌舞剧《走婚》今日亮相中国戏剧节
发布时间:2015-11-03 字号: A A A

10月25日,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班的8位校友或作为主演,或作为编剧、制作人携作品登上苏州的舞台。由我院中青五期校友颜全毅编剧的花灯歌舞剧《走婚》今日在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上演。

大型原创花灯歌舞剧《走婚》讲述了这样的故事: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持着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保持着纯洁的爱情信仰。他们相信,有一个叫“斯布阿纳瓦”的地方,走婚人的“哇哩”(灵魂)都安放在那里,那里是摩梭祖灵汇集的地方,是摩梭人的天堂。剧中,汉族赶马人大拉七来到泸沽湖,小鸟用歌声引来了摩梭姑娘娜卓玛,两人邂逅,爱情烈焰熊熊燃起。为了按汉族婚俗迎娶娜卓玛,贫困潦倒的大拉七暂别了心爱的姑娘,他要随马帮去背回一座金山。春去冬来,却无音讯。传言说大拉七死在了赶马路上,噩耗让娜卓玛伤心绝望。摩梭小伙多吉在这个时候给了娜卓玛爱的温暖,娜卓玛让他走进了自己的花房。数年后,大拉七突然回到泸沽湖,腰缠万贯的他要用汉族婚俗迎娶自己的新娘。面对两个深爱的男人,娜卓玛陷入感情的纠结与茫然。汉族婚姻观念与摩梭族走婚习俗难以相容,娜卓玛身陷两难......命运只能让娜卓玛选择爱的守望,她用纯洁的灵魂承载着真诚的爱,走向“斯布阿纳瓦”——爱的天堂。

剧目的选材上,《走婚》延续了云南省花灯剧院对民族戏剧题材不懈地探索,充分扎根于云南丰沃的民族文化土壤,汲取摩梭民族人文特征,以戏剧形式第一次把极富传奇色彩的摩梭“走婚”民俗搬上舞台,以诗化的语言和浪漫的歌舞剧形式揭示了对爱的追求与执着,颂扬了纯真无邪的爱情。在泸沽湖畔摩梭民族生活的纯洁土壤中,爱情脱离了财产的束缚升华为心灵的自由;爱情终于是刻骨铭心的付出而不是同床异梦的契约;爱情更不是对肉体的占有而是灵魂永久的相守。这无疑是对当今社会形态下的爱情观、婚姻观的深刻反思。

 

 

 

校友简介

 

颜全毅,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五期校友,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代表作有:实验戏剧《还魂三叠》、越剧《倩女幽魂》、剧本《紫陌红尘》等;曾获2010年全国戏剧文化奖编剧金奖、2013年国际剧协“全球音乐戏剧奖”、第2届中国越剧节剧目金奖、首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等。

 

相关阅读:

云南花灯戏,源于明代或更早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云南各地和四川、贵州部分地区。云南花灯戏演出的许多剧目,都具有朴素单纯、清新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准确地说,花灯是云南省汉族民间歌舞,以清新、秀美、活泼、载歌载舞而独树一帜。

 

云南花灯虽产生于我国边陲,但其舞蹈能明显看出受中原及南方其他省区舞蹈文化的影响,如江南水乡舞蹈的柔美荡漾,中原道具舞、狮子灯、龙灯、蚌壳灯、虾灯、旱船的情趣追求。同时,云南花灯还包含当地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如彝族舞蹈踩跷中的曲伸,在云南花灯中被巧妙融入。

 

云南花灯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存活至今的古老剧种,其以质朴反映民间生活而深受百姓欢迎,正是这种接地气的特点,给了花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