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里记住乡愁: 地县6期校友刘仁前“香河三部曲”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5-06-15 字号: A A A

近日,我院地县6期校友、江苏省泰州市文联主席兼党组副书记刘仁前“香河三部曲”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研讨会现场

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其“香河三部曲”包括《香河》《浮城》《残月》等三部长篇小说,以故乡兴化“香河村”及相邻城镇为背景,描写上世纪60年代至今几代人的人生悲欢和心路历程。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给研讨会发来了贺信:刘仁前的创作根扎得深,果结得重,可喜可贺!“香河三部曲”是里下河地区的风俗史、城乡演变史,也是几代青年的成长史。

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汪政主持研讨会,他说,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现象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长篇三部曲是这一地方性写作的重要成果,里下河文学现象的产生改变了江苏的文学地理,丰富了江苏的文学生态。

刘仁前“香河三部曲”

丁帆认为《香河》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静态的农耕文明,《浮城》着重展现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过渡,《残月》是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社会的裂变与巨大的变迁对下一代人的影响。

何向阳谈到,“三部曲”在乡村文化中融入了古典意韵,融入得非常自然美妙,从平实、朴素、淡泊、波澜不惊的叙事到被惊涛骇浪的叙事和生活所取代,堪称当代的《边城》。

何平推荐第三部《残月》,他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写小城市经验的作品并不充分,如何面对变革中的小城市,《残月》的写作难度相对较大,这也是当代文学值得关注的部分。

张宗刚认为“三部曲”展示了蓬勃的、野生的、自在的生命活力,在时代剧变中,表现了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具有浓郁的“乡愁”色彩。

与会专家合影

刘仁前致答谢辞时说,作为一名基层文联干部与地方性写作者,试图用文学的方式来记录家乡渐渐远去的既往和正在发生的当下,用警省和反思来表达对家乡深深的爱。

来源:江苏作家网

校友简介

刘仁前,笔名瓜棚主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地县6期校友,江苏省泰州市文联主席兼党组副书记。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香河》《浮城》《残月》等,小说散文集《眷恋故土》《楚水风物》《瓜棚漫笔》等,主编“黑猫丛书”(12册),出版新闻作品集《流水有痕》。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年度散文一等奖、《安徽文学》奖、泰州市文艺奖等多种奖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