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一期校友李牧时:文艺片是人性泛起的波澜
发布时间:2015-05-22 字号: A A A

在“五一档”后的电影票房市场上,一边是《速度与激情7》总票房突破23亿元;另一边则是张艾嘉的《念念》和王小帅的《闯入者》,票房都没有突破1000万元。两位导演近日分别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在表示遗憾的同时,也希望市场能给文艺片一定的空间。“文艺片的春天”是这两年常常出现在媒体上的标题,但是每每和商业片正面交锋时,文艺片就伤到体无完肤。到底怎样的文艺片是叫好又叫座的?在快餐时代,文艺片为什么没有合适的生长土壤?新疆都市报通过专访我院中青一期校友、自治区文联电影家协会编剧、导演李牧时,为读者解读文艺片背后的淡淡忧伤。

 

记者:所谓的“文艺片的春天”就像一个伪命题,在票房上,文艺片跟商业片相比,永远都没有真正的春天可言,这是由什么原因决定的?

李牧时:现代人为名利所累,为生存的繁琐甚至烦恼所牵绊。而文艺片,是人性泛起的波澜,需要静心地品味与思考,是要付出脑力和心力的力气活。对于习惯于在快餐生活中获取碎片化信息的人,在感观刺激中完成一次无需重启大脑的麻醉,似乎更为舒畅,更符合“快生活”的气质。不过,文艺片本就是拍给小众观看的,《红楼梦》也罢,《哈姆雷特》也罢,真心喜欢反复捧读的必竟是少数。

记者:在您看过的电影中,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片有哪一部?

李牧时:国内的文艺片里,《阳光灿烂的日子》应该算一部,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由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影片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的困惑有着极为真实的描绘,使用了当时在中国较为新鲜的一些超现实手法,反映了那个年代青少年的暴力和朦胧的爱情。电影对原著中的某些残酷情节进行了修改,并增强了人物之间情感的描写,逼真地描画出了青春的幼稚与无知。

 

记者:现在,我们总是能听到“烂片”这个词,到底什么是“烂片”,有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您怎样看待国产“烂片”?

李牧时:我认为烂片的要素是不走心,不用情。按照惯常思维理解,烂片理应无人理睬,最多到院线一日游而已,但国产片却是反常规的,一些片子虽评分不高,但票房却令人“高山仰止”,甚至有口碑越差票房越好这样的极端个例出现,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一定有着它的特殊成因。

记者:电影除了娱乐的作用外,还有哪些功能?什么样的电影人永远值得尊敬?

李牧时:吕克·贝松说电影只是一片阿斯匹林。但我认为,电影天生具备以“文”化人的功能,当然,我们要用好的“文”来化人,用值得尊敬的电影来化人!

值得尊敬的电影人,应该怀着赤子之心,引领我们追求真善美,引导我们更多地认识自己!

记者:在您看来,建立艺术影院究竟是大众的美好愿景,还是真的有这种可能?

李牧时:在一线城市是有可能的,但数量绝不会多。建立艺术影院,资金问题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当前艺术片往往趋于小众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很难有较好的票房收入。这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希望这样的政策能够早日出台,这是电影人的福音。

摘编自:新疆都市报

李牧时在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学员讲坛上发言

李牧时,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一期校友,自治区文联新疆电影家协会编剧、导演。从事电影、话剧、电视剧本创作。导演作品微电影《红领巾》获自治区纪委全疆微艺术大赛一等奖。编剧、副导演作品《一个馕》获新疆首届微电影大赛最佳剧情奖。编剧哈萨克语微电影作品《巴彦的马》获疆外提名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