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 中青一期刘嘉军:殚精竭虑,潜心创作,勇攀高峰
发布时间:2016-11-14 字号: A A A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每当读这首《清平乐·六盘山》时,眼前总勾勒出浩淼辽阔的西北高原上,红旗猎猎,一代伟人毛泽东面对强敌围困,抒发革命豪情的画面。

当四十集大型革命历史正剧《红旗漫卷西风》,播出于东方卫视之际,我禁不住再次想起毛主席的这首诗。

这部具有革命浪漫主义、彰显国家气质的红色精品电视剧之所以能成功,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方向明确,定位准确,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努力打造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攀高峰的精品力作。陕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西北革命摇篮照金,革命圣地延安都在陕西。策划阶段即决定充分发挥陕西红色资源优势,把弘扬“照金精神”和“延安精神”,彰显崇高信仰作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基调。“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中央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照金革命根据地对奠定陕甘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这部电视剧作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片,牢记长征精神,传播红色记忆,重磅推出,恰逢其时。

第二、把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革命历史与豪情激荡、百折不挠的人物命运结合起来,尽力追求作品的史诗性和艺术性。这部电视剧主线时间节点从1927年到1949年。这二十多年是中国人民摆脱列强欺凌,军阀混战,争取国家强大,民族独立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多角度地表现两代人信仰抉择的艰难,不同信仰的交锋,以及在历史潮流中人物命运变化,人物情感的纠葛。着力塑造了一对目睹旧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在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引领下,投身革命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展示了他们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在国家兴亡与个人幸福、信仰志向与亲情爱情的抉择中,历经磨难和考验,成为坚定的共产党员的过程。将他们的成长放在宏大的革命历史中,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凸显理想之光,人性之美,信仰之崇高。

第三、剧本是一个剧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树才能茁壮成长。剧本创作过程中,不遗余力查找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殚精竭虑构思人物情节和细节。这部作品涉及到冯玉祥 “清党”反共,革命处于低潮下陕西复杂的形势;渭华起义;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面对蒋介石对陕甘红军的围剿,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山西国共合作,中条山抗战;延安保卫战等阶段的历史。为了给人物更大的空间,使人物鲜活生动,我结合多年的创作积累,同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到照金、延安、山西等地进行采访。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力争史实准确,人物鲜活,情节生动。

时间紧迫,责任重大。最后冲刺的那段日子,整天坐到电脑前苦思冥想,夜以继日。只要醒着头脑就始终在思考。记得有几天脖子疼的直不起来,只好手扶着头硬撑着工作……

作为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始终关注这部作品,让我们倍感温暖,真的有一种家的感觉。研修院这个平台让我们站得更高,明确了创作方向,提高了艺术素养。在此,我要感谢研修院给我们加油鼓劲。我们将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不断向艺术高峰努力攀登。

文 › 中青一期 刘嘉军


校友名片

刘嘉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一期校友,陕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书记,国家一级编剧。2011年获得第七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编剧的电视剧《保卫延安》曾获全国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十八届“飞天奖”长篇类三等奖;电视剧《硝烟背后的战争》曾获第二十九届“飞天奖”长篇类提名奖;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剧本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度优秀电视剧剧本,获中国编剧协会“2014年度优秀剧本”原创作品鼓励奖。三部作品均在央视一套播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