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 中青九期沈洋:《锻刀》的成功是文学的胜利
发布时间:2016-11-14 字号: A A A

谈及创作感受,沈洋说:《锻刀》的成功,说到底还是文学的胜利,因为有昭通作家创作团队从头到尾的深度介入,本着还原历史、还原事实,拿出了有情怀、有昭通元素、有昭通人血性的文学脚本,再有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编剧团队的精心改编,昭通作家创作团队最后审定剧本投拍,如此完美结合,才有了今天这部收视和口碑具佳的电视剧。

《锻刀》文学创作团队八位昭通作家(左六为沈洋)到龙氏家祠采风

《锻刀》主要讲述抗战爆发后,一批云南昭通的热血青年投身滇军,千里出征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在血与火的战场考验中不断历练成长,最终走向光明的英雄传奇史诗。同时,他们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烽火恋歌。

《锻刀》已在10月12日晚圆满收官,此剧成为今年CCTV全频道的收视冠军(含一套、八套的所有频道), 截止目前,在全国网络视频的点击率分别为:爱奇艺2.4亿,腾讯1.5亿,优酷8799万,乐视6169万,搜狐1846万,地面频道已有7个台播出。《锻刀》真实反映了昭通儿女的血性、执着与纯真,以及不怕牺牲的担当精神,这是令昭通文学创作团队最欣慰的事,也是电视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锻刀》完整地呈现了抗战爆发后云南起义这一段历史,滇军奔赴抗日前线,在台儿庄等战役中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剧中不断提到“昭通”,“昭通人”,大大提高了昭通的知名度,让大家记住了昭通抗战中的热血儿女,也让无数与这部电视剧结下情缘的昭通人倍感欣慰。昭通人浴血奋战、誓死保家卫国的热血情怀必将激励着后来人投身昭通建设、国家建设,让抗战精神、昭通精神响彻乌蒙大地。

据沈洋介绍,在《锻刀》文学脚本的创作上,昭通文学创作团队承担了三大任务:一是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二是完成故事的原创脚本;三是负责剧本的最终审核把关。正是因为有了对历史的高度负责和战争场面的高度还原,才使得这部抗战剧与以往“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抗战神剧”完全有别,在传奇性和情感方面深深触动了观众,最终为《锻刀》赢得了口碑爆棚的完美格局。


校友名片

沈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九期校友,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云南省昭通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中篇小说《包裹》改编的同名电影(合作)入围第35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金像奖”主竞赛单元;电影《我和三甲有个约定》(文学策划)获全国首届“情系三农”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在电视剧《锻刀》中担当故事原创、文学顾问。出版小说集《红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阳光》、长篇小说《大救驾》《万物生》、长篇纪实文学《彝良大地震》《遥远的洛泽河》《他乡是故乡》(与沈力合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