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 中青班校友张玉惠、杨洋、陈治分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银、铜奖
发布时间:2019-11-28 字号: A A A

       11月24日,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获奖作品结束公示。本届获奖作品共39件,其中金奖作品10件、银奖作品13件、铜奖作品16件。我院中青十二期校友张玉惠、中青八期校友杨洋、中青三期校友陈治投稿作品分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银、铜奖。

张玉惠获奖作品:漆画《盛世花开》,200×200厘米

       张玉惠:漆画《盛世花开》画面中央表现的是茂盛苍劲的花树,画面下方是成群结伴、跃步前行的新时代少先队员。少先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自然拥抱人类,少儿们在祖国怀抱茁壮成长,表现祖国繁荣昌盛、富强、生机勃勃的景象,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强则国强”这一主题。

      《盛世花开》画面利用树木与人物强烈的面积对比强化视觉冲击,多遍采用“通罩磨显”的技法,出现了很多偶然效果。这种“先破再立”的手法让画面更具有漆味,这也是探索漆性和绘画性融合的一个过程。与2014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美术奖”金奖的作品《织情叙意》相比,这幅作品尺幅更大,制作工作量也比上次大一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作品要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次创作是对讲话精神的一次响应和实践。


杨洋获奖作品:绘画材料绘画《金色华章》,240x200cm

       杨洋:在中央美院读研期间,一年的写生课让我对女性的形象发生兴趣。女性本身是相对敏感的,微微的一个形体转折、微妙的一个姿态变化可能就是触发灵感的源泉。我喜欢捕捉这些变化,并按自己的方式去感悟并呈现在画面里。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流变之中,瞬息万变、转瞬即逝。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时间能生长万物又能把一切化为尘土。古代雕像和壁画经历时间之后所呈现的“现状”美感深深触动我的神经,斑驳的色彩、残缺的形体、剥落的墙壁等等都是时间带来的美感。

       我尝试在作品中体现这种时间的力量,似乎画面中的女性是经历了时间之后的存在,她们是摩登的,外轮廓尽可能达到我心中的完美,同时她们又是破碎的、缺失的、不完美的,形与色的完美与残缺形成交错和反差的关系,体现时间的流逝:过去、现在与未来……画面的整体气息是朴素的、安静的、超脱的,为想象留有空白。

       我的作品主要使用天然矿物色和箔,矿物色有自己打磨的,比如一些好看的土和石头,平时也会去注意收集这些材料。箔也是传统的材料,在中国的古代壁画和日本的屏风画和漆器等上都有使用。它在画面中作为一种金属材料,为画面的空间打开窗口。我的作品中水的使用也比较重要,通过水把矿物色和箔相融合,使画面形成“软硬、松紧、虚实”的空间关系。

       获奖对我来说是动力,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习,每次获奖我都觉得我要加倍努力,不断积累,经常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相对以前现在是不是又积累了新的东西,每个阶段都要有不同。

       艺无止境,在艺术面前自己太渺小了,一粒尘埃而已。而艺术对我来说已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


陈治、武欣获奖作品:绢本工笔《尖峰时刻》210×145厘米。

       陈治:《尖峰食刻》表现的是用餐高峰来临时后厨备菜的场景,并以此为缩影,从新时代餐饮文化焕发的新活力,展现时代风貌。画面中的外卖箱、二维码、耳麦等都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作品的人物形象鲜活,注重造型的张力和用线的节奏。厨师的专注和紧张透露出用餐高峰时的“忙”。蔬菜从感受出发,既有对传统笔墨的归纳,也有写生带来的生机感,力求做到生气盎然,新鲜灵透,使人感受到人们对用餐品质要做到“鲜”。

       画面色彩只以黑、白、绿为主色调。蔬菜的绿与厨师的黑白形成区块,加强画面形式感。蔬菜以不同的绿色区别、分割,形成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色彩感觉。

       校友名片

       张玉惠,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二期校友,现任教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厦门市委、市政府第九批拔尖人才。2019年《盛世花开》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金奖;2014年《织情叙意》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7年《海路》入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收藏;2012年《春暖》获第三届全国漆画展优秀作品奖;2015年《佳期》获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纹心雕龙》获2015中国漆画展优秀作品奖。

       杨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八期校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委员。2019年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银奖,2014年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银奖,2014年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金奖提名。其他国家级展览获奖经历有:2015年“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项),2011年“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项),2008年“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项)。个展有:2018年“吟——杨洋个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8年“域·相”双个展(广州e5艺术馆);2017年“重塑空间”双个展(福州威狮国际艺术中心);2016年“行板如歌——杨洋艺术展”(北京锦都艺术中心);2015年“春将至——杨洋艺术展”(北京锦都艺术中心)。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等国家机构及私人收藏。作品和文章曾发表于《美术》《美术研究》《美术界》《中国美术馆》《艺术与财富》等刊物。

       陈治,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三期校友,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主要奖项及参展:2001年《夏凉》获“黄宾虹奖”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新秀中国画展金华奖;2007年《守望》获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2009年《零点》获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银奖(与武欣合作);2014年《儿女情长》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与武欣合作);2019年《尖峰食刻》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与武欣合作)。

编辑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