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心得 | 新文艺群体一期李汀汀:去其所本无 复其所固有
发布时间:2017-12-2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2017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中国文联首届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简称“新文艺群体一期”)在北京举办。在培训结束之际,新文艺群体班全体学员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题,每人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我们会陆续将这些心得体会择优与读者进行分享。此处分享新文艺群体一期学员李汀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心得体会。

“去其所本无,复其所固有”。这是在中国文联首届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一堂课,楼宇烈先生主讲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里面,解释养生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最能生动地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医养生,文化养国。正是因为中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才成为四个文明古国中唯一自身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但这样蓬勃的生命力仅靠对传统文化的固守是无以为继的,文化需要创新。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要保持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观,阻挡被同化的危机,就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制造新鲜血液滋养当代国民。

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给文化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年轻人“短、平、快”的表达方式,很明显与中国传统的含蓄、隽永、绵长的特性有所冲突,很多传统价值观遭到了颠覆。如何才能结合传统文化,顺应当下潮流,令更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主动热爱自己的文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文化创新首先要加深学习传统文化。先要对“所固有”有深刻的认知,才懂得如何“复”,该“复”什么?我们有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但五千多年留下的也必有不符合当代价值观的糟粕。毫无选择的继承,不仅不会养人,甚至还会害人。

我们班的叶昊同学是班里唯一的动画编导。在第一次学员讲坛里,他跟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团队制作的古典动画片《少年师爷》。在古典笔触的基础上,加入了当代儿童能够接受的可爱卡通形象,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小朋友们普及传统美德,寓教于乐。在我看来,这正是经过了对传统文化的筛选之后,进行得一种创新尝试。因为这次交流,也令到班里一些进行绘画创作的同学重新注意到了动画片这一领域,并启发了他们以自己的画作为基础,创作深具古典审美并结合现代意识的动画。我作为80后,从小是由张仃、张光宇等画界大师创作的《哪咤闹海》《大闹天宫》等优秀国产动画片滋养长大,从中学到的传统美德受用终身。可以想见,如果能够整合当下的优秀画家与杰出动画编导,便有可能创造出更多对儿童成长有极大裨益的动画作品,这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最好证明。

而另一方面,“去其所本无”,更是要将许多年来泊来文化与中华文化结合不成功的那一部分进行清本溯源。我们在大量接受海外文化的过程中,也同时盲目接纳了一些本来“水土不服”的文化价值观。在没有理解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又急于抛弃我们固有的优势,渐渐形成很多“四不像“的作品。这一现象在我所从事的影视行业相对比较普遍。作为影视从业者,我们也应该善于挖掘自身文化的优势,要写好中国故事,而不是仅仅利用中国元素。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的同学孙雅杰导演提到过的中华书院,这就是完全属于中国本土的素材。类似这样的素材,是我们应该深挖并努力发扬光大。将这样典型性的传统文化存在转变为现代的影像文化并普及给大众,我认为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文  / 李汀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