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二期学员高建城:从文化服务浅谈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0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高建城在学员讲坛上发言

对于我个人的从业背景而言,“为文化产品提供服务”,是我日常研究和探讨的主流。因此我今天想要探讨的话题,并非从作品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服务的角度谈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受从业领域的局限,我这里所讨论的文化服务,特定所指为舞台演出领域,不做更大范围的展开。

一、舞台艺术管理服务所包含的内容

从一个舞台艺术作品完整的生命周期来看,整个产业链会经历:投资或出品、创作、制作排练、宣传、票务推广、剧场演出、巡演或驻演、IP开发或衍生品开发的全过程。以戏剧的创作过程为例,分类说明一下艺术管理工作在各环节所承担的工作职能:

1. 投资或出品环节。为投资方或出品方进行前期的作品主题策划以及市场调研,并拟定投资预算和作品的创作及演出计划等。服务方需要对戏剧市场有比较宏观的判断力,同时对政策和整体发展趋势有比较专业的预测。对所选定的作品题材有充足的创作资源可以进行前期沟通和甄选,从而为投资方或出品方最大程度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作品成功率。

2. 创作环节。创作环节是相对比较独立私人的过程,往往取决于主创(通常指编剧)自身的艺术水平和职业操守。而艺术管理服务在此环节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帮助投资出品方甄选出最佳的创作者,同时也担负着一定的保护个体创作者知识产权的责任。因此合作签约以及分期、按时的交付创作作品,都是需要专业的艺术管理服务提供保证的。

3. 制作排练环节。当一个相对成熟的剧本确认后,便进入了戏剧作品的制作流程,该流程是多工种协同工作的项目管理过程,服务公司以制作统筹者的身份统筹整个项目的进程,并管理和使用整个项目预算。在此过程中,既包括排练厅的安排、演员招募签约、服化道舞台美术灯光等岗位的签约与执行,也包括剧场的签约与演出项目的报批等工作。

4. 宣传、票务推广环节。这两个服务环节相对独立,对于资源和经验的要求都比较高,一个好的戏剧作品,要在宣传环节巧妙的面对全媒体渠道的选择与最终落地宣传,在票务营销环节,除了选择好主流的票务通路以外,对于多个二##渠道的铺面以及对于特殊渠道的重点深入突破,都是考验相关操作人员行业资源与经验的过程。对于戏剧作品的成本回收,如果能在这两个服务内容上,寻找到赞助品牌或团购资源,就更显可贵。

5. 剧场演出环节。本环节的服务涉及剧场签约、进场合成、演出现场的各项专业化服务工作。剧场首演,也是一个戏剧作品真正诞生并且接受观众检验的过程,其胜负如何,往往在首轮剧场演出的过程中,就基本上定调了。

6. 巡演或驻演环节。一部优秀的舞台作品,其生命周期往往是非常长的,其不断上演的过程,就是其艺术生命不断延续的过程,对于舞台作品常演常新的形式无外乎两大类,一种是开展全国乃至国际间的巡演,另一种就是在特定的剧场空间进行长时间的驻场演出。当然针对这两类情况还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方式,都能增加舞台作品的生命周期。作品生命周期足够长,其投资回报才足够大。为舞台作品规划好巡演或驻演,就是本环节艺术管理服务的重点。

7. IP开发或衍生品开发环节。一个舞台作品的IP一旦立住在观众心目中,她便具备了开发衍生品的基础,比如同名电影或电视作品的投资开发或其他IP形象的开发。

二、舞台艺术管理服务的现状

以戏剧为代表的剧场舞台表演艺术,真正打开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国内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从数量和类型的多样性角度来看,其繁荣的景象大约也就是近10年的事情。在过去10年间,主流的国有事业体制的文艺团体在尝试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民营文艺团体和文化公司则在市场层面做了多样性的探索。总体而言,整个舞台艺术领域的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产业链层面的专业化分工并不明显。各类型的创作主体,大多数还都是停留在“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作坊模式上。整个行业专业从事艺术管理运营的法人主体也非常少。很多舞台作品不多资金量小的出品或投资主体,对于艺术管理运营的满足方式,至多也就是招聘几个人,或全职或兼职的在项目演出期间进行相关具体事务性的工作安排。能够站在整体层面进行舞台艺术管理运营规划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

近3至5年的时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文化基金的设立以及各类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颁布,再次涌现出文化投资的热潮。这股热潮反应在舞台演出领域的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剧场表演空间的增多,这种增多既有新投资兴建的,也有原有旧空间改造升级的,我把这类投入称作舞台演出行业的“硬体投入”,在我的观察和统计中,未来5-10年,中国会有大量的文化硬体投入,作为增量出现在舞台演艺的产业内。而随着各类基金的引导扶持,未来几年内,各类舞台艺术作品的新增数量也会明显增加。但随之而来,一项“软体投入”就显得比较缺乏,或者说增长不同步,那就是——专业的舞台艺术管理运营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在从事这类工作探索的原因。无论是好的剧场空间还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缺乏了专业的、符合当下的、国际标准的艺术管理服务,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三、舞台艺术管理服务的前景

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必然需要遵循其艺术创作的规律,其发展规模、速度与质量,并不会因投资的增大而完全呈现同比例的增长,关于这一点,相信绝大多数艺术工作者都是有所共识的。而作为独立的、配套的舞台艺术作品管理运营服务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同样的特性,此类专业人才必须经历足够的理论学习、业务实践同时要有对足够多类型的艺术作品的鉴赏和了解,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舞台艺术管理运营人才。因此,留出足够多的培养时间,是必然的。而综上所述,此类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明显,所以,从当下开始关注舞台艺术管理运营这一专业服务领域的投入与发展,势必会成为一种趋势。专业的艺术管理服务公司,也会成为下一波关注的热点和浪潮。

四、结合自身的几点思考

以我自身所经营的宽友文化的业务布局为案例,为了最终“成为国际一流的舞台艺术管理运营服务商”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务实的基础上,我对自身的业务做了三个层面的划分:

1. 短线业务:主要是针对单体舞台演出项目的服务,通常服务周期短,类型多样,现金流转快。布局这类业务,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公司的现金流,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对当下最新的舞台表演内容的最直接接触和了解,同时锻炼团队中的新人。

2. 中线业务:主要针对平台类的演出季或艺术节项目的整体承办业务,此类项目服务周期通常在4-6个月,所涉及的服务内容多而繁琐,布局这类业务,一方面可以通过业务本身的平台性质,在短时间内集中接触多个子项目,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认知,为公司积累客户打下基础。通常此类项目也有比较充分的专项预算来给我们机会去尝试各种运营的可能性。

3. 长线业务:主要针对纯艺术类的团体,目前主要以北京现代舞团为深度运营案例,通过长时间的辅助此类艺术团体发展,来吸收运营纯舞台艺术的经验和方法。最终形成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服务流程,在适当的阶段,进行复制。

以上,是我个人从“艺术服务”的角度,对于文化发展的一点思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作者 | 高建城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校友名片

高建城(高伟),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二期校友,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至2010年,运作国内首家专注剧场演出评论的网络社区平台——宽度网;2011年底至2012年底,运作“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项目,打造中国第一个演艺B2B的平台;2017年9月,承办由文化部艺术司和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2017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