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七班袁茜琳:“跨界融合”让我眼前一亮
发布时间:2018-10-09 发布人: 字号: A A A

8月29日,来自全国16个省区、13个民族的40名学员齐聚一堂,接受跨界培训。40人中,美术16人,民间文艺4人,摄影7人,书法13人。四十分之一的我算是幸运儿。但一听跨界学习便一头雾水,以为跨界融合就是大杂烩,不专一,多少有些失望,可拿到课程表一看,全部业界大腕、文艺界明星,且不说讲课内容如何,光这阵容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袁茜琳在研修班上听讲

叶舒宪老师从神话学看中国文化,四重证据法新探索把我的视野穿越时空带到远古;严庆老师用民族团结与民族国情讲述中华民族大家庭奋进的文化历史;何家英老师用一幅幅来源于生活的精美作品阐明艺术创作与生活的深层关系;陈小波老师用影像中国讲述中国故事,感染人、激励人;刘洪彪老师用犀利的语言、敏锐的洞察,分析中国书法艺术蕴涵的真善美;李树峰老师告诉大家摄影如何选题,如何挖掘,鼓励大家镜头对准人民;李刚田老师讲授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弘扬书法艺术的真善美;刘巨德老师强调艺术隔行不隔理,“走进文化的深处,走进艺术的深处就是你的个性”;严志刚老师就如何运用新媒体让我们开阔艺术传播视野;王明明老师用老一辈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激励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一堂堂精彩的课程让我从单纯的美术绘画,感受到多种艺术的魅力,感受着知识的力量和文化高深。

如果说课堂是听觉盛宴,那么一次次艺术殿堂展览参观让我目不暇接,享受经典。参观展览是我最向往的事,无论是摄影展、美术展、书法展,置身展厅,融入其中,都让我视野大开: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和改革开放40年大型摄影展,感受到祖国强大的自豪和民族振兴的骄傲;参观韩美林艺术馆,每一件作品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书法,雕塑,陶瓷,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作品背后一个艺术大家的博大胸怀,高深的文化造诣和精神力量,心灵为之震撼;山水艺术馆古代拓片和现代提跋有机融合,美轮美奂;中国美术馆中外艺术家作品展览让我近距离品味经典画作扑面而来的古韵清风和永恒魅力……

二十天时间,学员之间切磋技艺,老学长和新学员一起分享体会和心得,相互帮助,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徐右冰是往期书法学员,听说书法组缺少书写工具和纸张,就从家里拿来数千元的笔墨纸砚免费让我们使用;杨晓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每天坐轮椅来上课的场景感动着大家;苏力德、王海燕是摄影师,他们主动承担起为学员拍照的任务;党支部书记刘建平每周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做成美篇链接发在群里,同学们纷纷转发给亲朋好友;黄海林、罗思宝等书法家为学员写书法、送墨宝,画家们也不闲着为大家画肖像留纪念;负责宣传的同学们挑灯夜战,加班把每堂课的消息及时发出去……

学习让我们懂得了如何用观察生活的眼力,植根人民的脚力,善于思考的脑力,继承传统的努力,勇于创新的魄力,一路走来收获满满。从迷茫到自信,从犹豫到坚定,是我跨界学习最大的转变和收获。研修班结束了,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才刚刚开始,领会的精神需要带回去,学到的知识需要我们巩固传播,如何让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是我去思考去践行的重要课题。我作为民族地区文艺工作者,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风浪,才能战胜困难,经受考验,走出困境,迈向成功。艺术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恩中国文联,感恩研修院,感恩帮助我成长的所有人。汪国真的一首诗最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作者 | 袁茜琳

学员名片

袁茜琳,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民族七班校友,新疆乌鲁木齐天之娇商贸有限公司经理。作品《观若佁然兮所依》在2017年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丹青扬州第三届全国工笔重彩画展,获得优秀奖;作品《高原阳光》在2016年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得优秀奖。

分享到:

上一篇:民族七班刘建平:墨韵抒写情怀 光影记录感动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