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二期 | 杨先让:徐悲鸿的艺术与人生
发布时间:2018-04-18 发布人: 谭立群 字号: A A A

4月8日上午,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88岁高龄的杨先让老先生为学员激情澎湃的讲述了“徐悲鸿的艺术与人生”,其真挚的感情与深厚的学养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位学员。

杨先让在授课中

杨老师作为悲鸿先生的学生,曾跟随悲鸿先生学习了5年时间,还得到过悲鸿先生的奖学金。他曾为恩师写下《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徐悲鸿》两部著作,但依然非常谦逊地表示,自己对悲鸿先生的认识还不够。他说:“认识一个人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一辈子也还是认识不透。”课堂上,他饱含深情的为学员讲授他记忆中“徐院长”,言语中透露着热爱与崇敬,以及对历史与客观的理解与尊重。

授课现场

在杨老师的讲授中,悲鸿先生的形象渐渐的在学员心中丰满和鲜活了起来。悲鸿先生少时刻苦学艺,后被公派留学赴法国巴深造,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他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等创新思想,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美术人才。

杨老师说,悲鸿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坚决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尚品德深深融入他为人从艺的一生。他穷尽一生收藏文物古画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给国家保留下这些艺术珍品:他两次倾其所有购回《八十七神仙卷》,他在自己的藏品上恭敬的印上“悲鸿生命”、“暂属悲鸿”的印章,他死后将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这些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学员认真听讲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悲鸿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拥护、爱戴、崇仰的英雄人物。本次研修班将“走近悲鸿生命”作为研修内容之一,安排悲鸿弟子授课、组织观摩“悲鸿生命”大展、分组开展“悲鸿生命”主题舞台剧创作等活动,意味深长:这样的民族英雄,是不能忘记的。

导师简介

杨先让,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曾出版著作《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记》《艺苑随笔》等。

作者  | 三组学员 谭立群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摄影 | 杨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