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宁:艺术跨界创作杂谈
发布时间:2015-04-29 发布人: 字号: A A A

4月23日下午,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团长李西宁来到中青七班,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在多年编创导演实践中沉淀下来的心得体会。

李西宁在讲座中

李西宁首先介绍了自己进入杂技领域的因缘际会。从小在业余体校练习竞技体操的她,后来转去学了舞蹈,然后又回到大学从事艺术体操训练,最后才误打误撞进入了杂技领域。除此之外,她还学过几门乐器,编导演过舞蹈和话剧,上过山下过乡,在农村当过民办教师,组织过宣传队。正是这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才为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西宁说,自己不是科班毕业的专业编导,而是一名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杂家”,而且正是得益于自己在实践中的“杂学”,才使得她能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自由游弋,天马行空地创作。

李西宁与中青七班的学员交流

接下来,李西宁结合自己个人的导演经验,从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关于艺术融合的创作经验。

第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艺术融合。以杂技剧《龙狮》为例,龙代表着东方智慧,狮象征着西方力量,龙头狮身的形象代表着中西文化的交融。这部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的剧目在国内外舞台上皆大受欢迎,斩获了包括“普利特·艾美”在内的多项大奖,它的成功就是不同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促进艺术融合的最好写照。

第二,艺术融合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舞剧《英雄格萨尔》为例,李西宁指出,《英雄格萨尔》是一部通过说唱流传下来的不朽史诗,之前的表演形式多以说唱、藏戏等民间艺术为主,其博大与厚重、广袤与庄严超越了一般舞剧所能承载的限度。要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搬上舞台,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艺术融合这一概念为李西宁打开了新思路,在这部舞剧中,她集成了舞蹈、杂技与说唱等多艺术门类,通过反复的打磨,成功地打造出了一部经典的跨界之作。这部舞剧也填补了世界范围内用舞剧来表现史诗作品的空白。

第三,艺术融合考验着导演的创意和智慧。李西宁指出,艺术融合不是生拉硬套,不是拼凑,更不是为所欲为。它是一个考验导演功力和智慧的系统工程。若想要达到主题与内容、内容与形式、形式与技术丝丝入扣,需要导演用好的创意,把所有的环节链接起来,让“事物与事物之间发生关联,让陌生与陌生之间产生亲密,让眼睛与眼睛出现交汇,让文化创意产生文化价值。”

第四,艺术融合是艺术与技术的互补与互动。以舞台功夫剧《少林雄风》为例。《少林雄风》在融合中华禅武精神与少林武术精华的基础上,首次将历来只重竞技的武术表演打造成了一部兼具舞台表演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功夫剧,颠覆了人们传统意识中武术表演多为舞枪弄棒的印象,开创了用艺术手段展示禅武文化精神的新思路。

第五,艺术融合是对能力与魄力的双重检验。李西宁说,对于艺术融合,光有能力是不够的,创作者还要有过人的胆魄。她指出,当前艺术形态的多元化,使很多艺术门类的边界概念变得模糊,但是这种以追求最佳呈现效果为导向的创作理念,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一直都会有。但是,李西宁强调,艺术创作从来就没有什么永恒的方法,检验它的唯一标准,是作品最终是不是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能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所以对于创作者来说,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是需要智慧和胆魄的。

李西宁与中青七班的学员合影

导师简介:李西宁,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团长。1998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1年获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有杂技主题晚会《金色西南风》、《豪情武侠》、《安徒生童话》、《龙狮》、《茶》、《那山•那水》,大型民族舞剧《英雄格萨尔》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撰写剧本十余部,专著《杂技启蒙》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