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展览系列报道之中青八班红旗渠实地创作回顾(二)
发布时间:2015-12-0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提供艺术指导,中共林州市委宣传部、林州市文联协办的“问渠——中国文联第八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视觉艺术)高级研修班学员暨林州艺术家红旗渠精神主题作品展”将于2015年12月9日至13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

在红旗渠创作实践期间,研修班举办了“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主题座谈会,与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红旗渠劳模等研讨交流。在红旗渠期间,学员积极搜集素材,并在现场开展创作。

座谈会现场

红旗渠劳模张买江发言

中青八班学员发言

学员实地创作

学员实地创作

在红旗渠的实地体验,激发了学员的创作灵感。学员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完成了一批“接地气”的艺术作品。在展览举办之前,学员结合自己的作品和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得出不少感悟与思考,并以文字和语音的形式呈现出来:

王稳苓(河北省石家庄学院教授、石家庄画院院长)

林州人与太行山水乳相融,相互依存,不离不弃,他们在大山里生长,红旗渠在林州人的双手中诞生,山与人困苦到极至总有一盏灯会亮起,双手凿出的红旗渠就是那盏灯。双手是林州人生存下去的依靠与资本,贫穷与饥荒最终被那双充满无穷力量的双手所击退,感叹生存的力量,由此我创作了国画《生存的力量》。

吕廷川(山东商报社首席记者)

我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对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当我走进太行山,走近红旗渠时,心里萌发的不只是亲切,更多的是强烈的敬畏感。筑渠的千万块山石,都是当年林县人一钎钎开凿出来的。资料显示筑渠时共完成土石砌方2200多万立方米,每一块石头方方正正,都有精美的凿痕,有的还有编码,像“焠过火”的艺术品。我便以此为背景拍摄了大量照片,在我看来,当年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就像这一块块山石,美丽、坚毅和顽强。

何效义(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在红旗渠实地创作期间,林州人朴素、大方、热情、勇敢,再次激励我。篆刻创作很难情感表达,但文字表述是穿越时空的,内心、现实、社会,无处不在。利用篆刻的基本元素,以封泥、刻瓦、刻石、印拓等不同形式和媒介呈现此次“红旗渠精神主题”的创作,来体现“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性、先进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