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征”采风创作专题·江西创作组——不忘初心 长征溯源
发布时间:2016-07-2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7月1日,值此党的第95个生日到来之际,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永远的长征”江西创作组的艺术家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冀彦伟的带领下,来到江西叶坪革命旧址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创作组党员校友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到党的文艺事业和采风创作中去。

全体党员围绕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6月30日的于都,骄阳驱散云层,暑湿中更添炙热,“永远的长征”江西创作组继续在这里行进,汗水一遍遍浸透衣裳,却也浇灌出更加高涨的创作热情。80年前,于都百姓筹款筹粮送走8万6千红军将士,发源于此的长征改变了整个中国;80年后,中国的改革发展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于都人民的生活,长征精神亦经久不息地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成长。创作组第一天回溯了长征的历史、于都的昨天,第二天则走上于都县街头、走入银坑镇营下村大坪移民社区、走到桥头乡派出所、走访红军后人、走进于都人现今的真实生活,记录长征在这里留下的印记和影响。

江西创作组行进在于都  吕廷川摄


1 地县五期、八期王铁瑛

《于都市景》

初到于都,早已被那耳熟能详的红色印迹所感染。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广场、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通过采访、参观钟万祯服务岗、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肖卿福……让我感受到长征精神的永存!永远的长征!

 仅仅两天,时间太短,想了解的事太多。下午就要离开于都,一大早我与同伴就来到街上,带着照相机“扫街”。突然,几声鸡鸭叫声,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就有了这张题为《于都市景》的照片。自然的市景、红色的背景……我想这也许正是于都人民和谐生活、幸福共享的一个真实的缩影吧!


2 中青十期孔祥彪

6月30日上午,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营下村大坪移民搬迁社区休闲广场上,一对乘凉、玩耍在此。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党又开始了新时期的长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带领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共同走上小康之路。


3 中青十期吴思宇

6月30日,我们江西采风组赴于都县银坑镇参观采风。我们一行走进该镇营下大坪移民新村,了解了该村的历史及民俗文化。图为营下大坪村客家农耕文化馆速写风景。


4 中青十期魏小杰

今天采风的重点是参观新农村建设,在于都的桥头乡,富裕了的村民都住进了独栋小楼,整洁又漂亮。而已废弃了的古村落则更吸引艺术家的目光,土坯房、砖雕墙、石阶楼梯、鹅卵石路、村边水塘,一同组成了宁静而又温情的画面。这里自然也是村里儿童们的玩耍乐园......纯真的眼神、灿烂的笑容、矿泉水瓶里刚捉的小鱼、对外来陌生人的好奇,这一切都带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


5 中青十期潘永强

今天采访拍摄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于都县桥头镇派出所民警刘陆锋,并跟他一同骑摩托到江背村江背组看望长期帮扶的失明老人钟圣明。他扎根基层、一心为民,是新时期“苏区精神好干部”,是践行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榜样,是基层民警的杰出代表。


6 中青十期潘正华

今天我们一行人走访了当地的劳模英模及红军的后人,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长征精神的延续。同时,一定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地燃烧着,不图富贵,不求名利,只图心安,这些人一样值得尊敬!图为桥头乡派出所民警小谭。


7 中青八期吕廷川

《接班人》

在于都采访的第二天了解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在岭背镇谢屋村有位退休老人叫谢林贵,他的伯父谢宝金是一位红军战士,曾经一人背着近70公斤的发电机爬雪山、过草地,如今这台发电机珍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伯父后来转业回乡,终身未娶。在村里,“红军伯父”生前曾两度修建便民桥造福乡里,今年此桥不幸被雨水冲毁,谢林贵接力伯父最终修复了这座“红军桥”。


8 中青十期王野

6月30日下午,创作组一行采访了红军后代、转业军人、岭背镇谢屋村退休老人谢林贵老先生,随后为他画下速写肖像。


9 中青十期程礼辉

这两天来江西和组里的摄影家一起采风与采访,被他们敬业的精神所感动。虽然这次活动是以长征为主题,但是我认为摄影家们在记录当代事物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把美好的事迹与正能量事情用摄影的手法告知并传播于社会,这对于他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条从不放弃永不停歇的长征路!

砚兴于文房,贵在文气。拙稿以此为记,也是一种尝试和对当代事项的一种刻录。


10 采风花絮

创作组在拍摄桥头镇派出所民警刘陆锋  王之茵摄

组员采访桥头镇派出所民警刘陆锋  程礼辉摄

创作组在拍摄岭背镇谢屋村红军后人谢林贵  王之茵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