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铸梦成果报道 | 邹野:舞蹈《侧拉果果》
发布时间:2019-02-28 发布人: 字号: A A A

       项目概况

       2018携手铸梦资助项目——舞蹈《侧拉果果》由我院民族二期校友邹野申报发起,由我院特聘导师、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丁伟,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苏自红,原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副主任刘晓栋担任辅导专家。

演出照

       “侧拉果果”是彝语,意指彝族母亲“周而复始、不怨其烦的爱”。火塘边的彝族女人们,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把善良、宽厚、坚韧向上的“爱”融进生命有限的年轮,肩挑背磨忙碌着柴米油盐。漫漫人生路,成长的不止是年龄和烦恼,更有未来和希望。

演出照

       该作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业界关注。初稿完成后参加四川省凉山州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颁奖晚会演出,修改完成后,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并荣获一等奖。2018年12月,该作品问鼎四川省最高艺术作品奖——“百佳推优”工程奖。

       创作心得

       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和传承之中,应该在民族特有的舞蹈形式当中,更多地去探索和挖掘民族精神层面的东西,从中找到激发人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舞蹈编导一生的追求。多年来,虽然做了很多努力和准备,也做了不少作品,获了不少奖,但是能够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作品还是不多。

       凉山彝族,像全国许多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同胞一样,他们勤劳朴实,热情善良。但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山寨中,很容易自我封闭、自我满足,因此他们需要在肩负家庭责任的同时,追求更大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因为时间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未来和创造是无限的。作品中,我们通过讲述生长在火塘边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的成长故事,表达了这样的创作理念。我相信,通过艺术之美传达的东西,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够深入人心。

演出照

       放在全国范围来看,近几年我们彝族舞蹈创作总体呈上升趋势,创作者你追我赶,希望有好的题材、好的作品展现在同行和广大观众面前。我们的创作任务是每年至少完成一个舞蹈作品,但实际上不止这个数。过去两年时间,仅我个人足足完成了四个舞蹈作品,其中《大山的守望》《阿嬷的故事》由四川省舞协推荐到中国舞协参加荷花杯评比,《生在火塘边》荣获了第十一届全国荷花奖“金奖”。这些都增添了我创作的信心。

演出照

       对我们来说,评奖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将作品推向舞台、推向市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我们每年参加各种惠民演出、三下乡演出不下三百场。同时,各类少数民族舞蹈比赛、艺术展示等,对编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单是数量上要跟上,还需要编创者拿出精品力作,为社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使命!

       专家评审

专家辅导会现场

       苏自红:该作品总体结构思路清晰,人物关系以群像塑造效果好,动作语汇的创造编排有新意。

       国家一级导演何晓彬:舞蹈语汇提炼好,有助于作品形象的准确度,作品的审美很好。

       四川省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编导何川:作品立意清晰、构思新颖,发展创新了彝族舞蹈语汇,(特别是)开篇和中段处理非常好。

       校友名

       邹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民族二期校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国家二级导演。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南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参与创作的舞蹈《生在火塘边》荣获中国舞蹈“荷花杯”;担任主创的彝族首部歌舞剧《月亮部落》获“五个一工程奖”;《火塘女人》获四川省“百家推优”工程奖、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金奖;出版有《葵光美术作品集》等;撰写论文两次获得全国理论奖一等奖。

作者 | 邹野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