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铸梦|尹永宏:从偶然到自觉
发布时间:2022-12-20 发布人: 尹永宏 字号: A A A

10月29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22携手铸梦”扶持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我院中青十五期校友尹永宏的个人摄影展“《逝去的平行线》人文滇越·尹永宏摄影展”在云南艺术馆开展,展览由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云南文学艺术馆主办,将持续到11月29日。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尹永宏走进他创作背后的故事。

图片展览作品之一

1995年,我从四川的一个小县城来到云南昆明,就读于云南大学。那时校址还在一二一大街上,白天晚上总能听到学校背后有火车的鸣笛,我们偶尔跑去教场路那边玩耍,也经常遇到有火车通过被拦下来。那时候,我对于这条铁路熟视无睹,也不曾了解它的历史及来龙去脉。后来喜欢上摄影,看到了很多摄影人拍摄的关于滇越铁路的影像,和沿路人们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但因离自己身边太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它,这正是很多找不到题材拍摄的摄影人的一种心态,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去了玉溪的盘西老火车站,才发现这条铁路居然有那么多的历史,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滇越铁路。回想起上学时常看见的那段铁路,就是抗战初期修建的滇越铁路的延伸段(未完工的滇缅铁路)。这条建成于1910年的滇越铁路是跨国铁路,起点是昆明,终点是越南的海防。因为轨距只有1米,故称为“米轨”;铁路上跑的火车也被人们称之为“小火车”。铁路全长854公里,云南境内长465公里,越南境内长389公里;曾被《泰晤士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其意义就云南而言是深远的,这里就不多叙述它的历史故事和社会影响。

滇越铁路的迷人之处,在于它诞生的历史背景、所处的区域位置、联通两国的文化意义,以及百年来时代变迁赋予它的独特魅力。信息时代让我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较多相关的资料,随着对这条铁路的了解越发深入,我有了浓厚的去解读它、拍摄记录它的欲望。拍摄滇越铁路题材的不乏优秀的摄影师,作品也各具特色。如何切入话题、如何拍出我了解到的滇越铁路,这让我思索了很久。我最后决定将铁路的众多元素提炼为一种辅助符号,重点放在生活在铁路沿线的人们。毕竟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因此,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其中,人又是社会发展最有力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每次进行专题拍摄,我都会做大量的前期筹备,这次也不例外。确定好思路后我就开始分段穿行在这条铁路上。我以铁路上每个老站点为圆心,观察周边的人文生态,拍摄走访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当地风俗、历史、文化等。我不断否定对于滇越铁路固有的认识,又不断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推翻拍摄计划,又不断地调整采访思路,多次反复,才得以完成这个专题。其中好几张照片就是在拍摄过程中了解了新情况后,等待将近一年又再次前往拾得。遗憾的是疫情期间,只完成了国内段的拍摄,不能前往越南段,总觉这个专题不够完整。但我想那也只是时间问题,对于越南段的记录我想就留到以后吧。

数码时代我们很多人都放弃了以前的胶片拍摄和传统冲印。转而改用数码相机去拍摄,得到的是大量储存于介质的电子文件。我想,这于摄影而言只是完成了摄影这个动作的一半,余下的还需要寻找一种呈现方式,毕竟没有呈现不能称之为照片或者摄影作品。快捷的打印输出并不能满足我的需求。近几年我对古典印相颇感兴趣,期间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将数码文件经专业曲线软件调校后,输出成我需要的规格中间底,运用古典印相的铁银印相法晒制出照片,再使用铂钯金调色液进行调色,最终得到一张色位深度和数码输出完全不一样的照片。时值获得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对这个拍摄题材的资助,我便使用这一百多年前的古典印相工艺来呈现我所拍摄的这条百年铁路,也算是一种很好的契合,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逝去的平行线》人文滇越·尹永宏摄影展海报

部分展览作品

校友名片  

尹永宏,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五期校友,职业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入选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和15届、16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2014年《大众摄影》全国影像十杰;2015年《人像摄影》第八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2015年、2017年两度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5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一等奖;2016年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金路奖”;2016年获第四届徐肖冰纪实摄影奖;入围2016、2018年两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2019年获中国文联青年文艺扶持项目;2019年获第八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2019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脱贫攻坚优秀摄影师”;2022年获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22携手铸梦”项目资助。曾担任第九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评委、第28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评委。多个大型纪实专题发表于《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等专业媒体。在北京举办个人专题展《乌蒙山》《不应回归的迁徙》《逝去的平行线》。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专著《山的那边》。

图文由校友本人提供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周思邈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段佳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