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铸梦|杨书娟申报项目《古今颂》北京中轴线文化摄影作品展开幕
发布时间:2023-02-2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古今颂 北京中轴线文化摄影作品展

项目概况

2月21日下午,2022携手铸梦扶持项目——“《古今颂》北京中轴线文化摄影作品展”在北京龙潭中湖公园岛上未来美学馆(园林科普馆展)开幕。该项目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三期校友、中艺文旅创始人、中艺网校校长杨书娟申报发起,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小波,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浙江传媒学院专任教师、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傅拥军担任项目辅导专家。

杨书娟主持开幕式

展览以“中和位育”为核心概念,共分“北京中轴百年影像”“择中而立”“以和为贵”“各安其位”“因时化育”“人间烟火气”六个篇章,精选1860年-1949年间由国外摄影师拍摄的中轴线老照片和国内摄影师近年创作的中轴线建筑、人文摄影作品总计140余幅,以及多部中轴线视频资料进行展出。呈现了北京中轴线上承载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社会生活的百年变迁,让观众通过影像了解北京中轴线的过去和当下,并展望未来。

展览现场

创作心得

自1860年北京城首次被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后,我们就多了一个反映这座城市历史的载体。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我们能够捕捉蛛丝马迹,去细致地观察、体悟。影像资料的介入,不仅能够完善以往单靠文字来记录阐释历史的片面性,呈现出更清晰具象的被摄体风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变思维定势,以更多元、开放、包容的观念、态度、方法来观察和记录对象。

本摄影项目从摄影创作开始,邀请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刘阳、摄影家林铭述、康泰森、郭韬荣任导师,带领40余位摄影师,在对历史图像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度当下的中轴线。历时6个月,拍摄了中轴线上的建筑、景观、人文及视频作品,这些出自北京普通摄影爱好者之手的影像,更亲民、接地气也更鲜活,对于中轴线文化的深度传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影像是现实的复刻,但并非物体本身。之于现实,它是一种指向,一种提示,犹如罗兰·巴尔特在《明室》中所说,摄影永远都是一首歌,唱来唱去是在说“你看”“你看”“这就是”,他是指示性的话语,在不停的发现线索,这也同样是作为展览的价值意义。策展人并不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了线索。此次展出的100余幅作品,难以图绘一个完整的中轴线,尽管在策展时我试图去用总结归纳找线条的方式去呈现,但这终究是沧海一瓢,之于中轴线深厚的历史文化,我还似一名小学生,在大门外,用纤嫩的手指在碰触和描红它的痕迹。但至少,我和摄影师及策展团队的成员们,是有勇气敲击大门的人,影像一路带着我们的好奇心向前奔赴,促使我们不断深入。

这次展览是我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毕业后的一份阶段性作业。感谢研修院“2022携手铸梦”的支持,感谢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的资助帮我“圆梦”,策展的道路还很长,我还会持续探索下去,期待未来向母校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部分展览作品

1900年,经历了庚子事件战火后的鼓楼

紫禁城正门【故宫 · 午门】- 董胜

中轴之巅【景山】- 范炳远

别有洞天【社稷坛】- 姜效敏

奥林匹克塔和中国历史研究院 - 张虹

闲暇时光-中轴线上的胡同生活【万宁桥】-宋赖娟

导师评价

陈小波:策展内容非常丰富,这其中有知名摄影家的作品、有普通摄影爱好者的作品,也有非常有价值的历史影像。中轴线题材是一个大题材,展览的立意角度非常好,非常有社会和学术价值。

刘鲁豫:策展人杨书娟有职业精神,有专业素养。创作团队强大,拍摄和展览计划周密,有高度有深度,有文化视野,有学术价值,对中轴线做了影像解读和生动阐释。

傅拥军:中轴线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展览话题,也是一个可以长久做下去的课题,策展方案设计内容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性。

校友名片

杨书娟,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三期校友,中艺文旅创始人、中艺网校校长。曾获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最佳策展人奖。部分策展作品:2017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策展作品《符号》;2018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策展作品《总把江山入画图——世界遗产影像学展》(本展被中华世纪坛收藏);2019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策展作品《摄影文化实验项目成果展——世界遗产影像学之皇家宫殿》《摄影文化实验项目成果展——音乐影像学摄影实验项目》;2021年及2022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策展作品《世界城市文化地标——建筑艺术摄影专题展》;2021年丽水摄影节策展作品《凝固的音乐——建筑摄影展》;2021年大理国际影会策展作品《观看与重构》 ;2022年在北京、上海、山西、河北展出作品《世界遗产影像学-皇家园林及皇家建筑摄影文化实验项目成果巡展》(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图文由校友本人提供

编 辑 | 周思邈

编 发 | 段佳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