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一期导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用人类的语言,呼唤全人类的和平
发布时间:2015-12-1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近日,策展一期导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纪念南京大屠杀雕塑作品集》(韩文版)在韩国燕岩书家正式出版。此次作品集的出版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之中,也是为了配合第二次中国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活动。此处分享吴为山的一篇专访。

创作中的吴为山

韩文版《纪念南京大屠杀雕塑作品集》封面

 

早在一年前,韩国著名的燕岩书家就与吴为山取得联系,希望出版他的《纪念南京大屠杀雕塑作品集》。吴为山说,燕岩书家是韩国出版界主要出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书籍的代表性出版社,一直以来坚持出版中国古典文集。在沟通中,这家出版社强调,“中韩两国经历过相同的惨痛历史,向国民传达悼念先人,缅怀历史,珍爱和平的心情是出版社应担的责任。相信将吴为山教授的南京大屠杀雕塑作品集通过书籍形式展现给读者,更加能触动人们的灵魂。”

这本新书包含200多张雕塑图片,配以吴为山的创作文章、诗歌作品以及潘基文、杨振宁等名人对吴为山雕塑的评价等等,图文并茂、隽永庄重,一出版便收到读者欢迎。吴为山说,“韩国也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伤害的国家,但目前韩国还缺乏类似震撼人心的主题雕塑作品,出版这本书,作为出版社方面也是为了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同时,这本书在韩国出版,也基于吴为山在文化上的影响力。吴为山告诉记者,自2000年始,他多次访问韩国,举办展览和学术演讲,2005年韩国建立了吴为山雕塑公园,以老子、孔子等中华民族文化先贤及韩国历史上的文学家、医学家塑像为主,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敬重和对韩国文化的情感。2007年,吴为山获得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学位。

据了解,2005年12月15 日,吴为山接受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设计大型组雕,2007年12月13日,这组雕塑正式与观众见面,至今已有数千万人参观。该组雕塑分别由主题为《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吶喊》、《胜利之墙》四个部分组成,塑造了劫难中的同胞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的心灵呐喊,作品的高低、疏密节奏形成波澜起伏的雕塑乐,传达了要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的和平理想。

“自1982年我求学来到南京至今的30多年间,我常常陪友人、国际来访者甚至日本同行来此凭吊,我们也常常可看到日本人士抱着忏悔和赎罪的心情在此献花,我觉得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人应有的历史态度,这种带着人性真善情怀而生发的悲剧意识是人类和平的心理基础。”如今,回忆当初的雕塑创作,吴为山感觉最重要的还是立意,“我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类、历史的高度来正视、反思这段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的兽行,才能升华作品的境界,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纪念、仇恨。”

吴为山介绍说,当时很多人建议,入馆处要表现屠杀的惨烈,尸骨成堆,尸横遍野。不过,他认为,纪念馆处于街区,在喧闹的现代商业、人居环境中,世俗生活情感与惨痛历史悲剧之间需要过渡, “它有别于单一化、极端化、政治脸谱化的捏造,而是以普遍人性为切入点作深刻的表现。所谓人性是以人的生存,生活的基本生命需要,以人的尊严为出发点的。”

正是在这恢宏的精神意象辐射下,一个强有力的旋律在吴为山内心油然而生:高起——低落——流线蜿蜒——上升——升腾!它对应着:体量、形态、张力产生的悲怆主题《家破人亡》(11米高),继而是各具神态、体态、动态的《逃难》群雕(10组人物)。再是由大地发出的吼声,颤抖之手直指苍天的《冤魂呐喊》(12米高抽象造型)。

吴为山强调,优秀的创作设计方案是思想的体现,但只有成为公共艺术,走向空间,落实为物化后的精神载体,才能称为作品。当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感染了观众,化为心灵的寄托,才是真正的存在,其价值也才能得到体现。

三组雕塑互为相关,为纪念馆拉开了历史悲剧的序幕,由此而入馆参观展程。走出纪念馆,是和平公园,但见绿洲一片,在出口处长140米、高8米的墙上以“胜利”为主题作浮雕墙。以“V”型为基本构成,分别以“黄河咆哮——冒着敌人炮火前进”“和长江滔滔——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为内容作浮雕。吴为山强调,采用中国古代雕塑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了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也象征着让战争远离人间。

“塑造手法中刀砍、棒击、棍敲与手塑相并用,其雕痕已显心灵伤痕,是民族苦难记忆,是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罪证记录。塑造的悲与愤产生速度与力量,在《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回响中完成每一个形象……38度高温酷暑的露天劳作,深夜连续十多个小时的创作,已注定了艺术家情感和民族情感、人类情感的相融,并将此投射到作品中。”在韩文版《纪念南京大屠杀雕塑作品集》中,吴为山这样写道。

这组雕塑问世后,在美、英、法、意、韩等几十个国家巡展,产生了世界性影响。2013年刘延东副总理访问以色列,曾将此组雕塑中的一组小模型赠送给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以铭记人类共同灾难,呼唤世界和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雕塑的评价是,“吴为山作品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看到吴为山先生所作的‘大屠杀’组雕,令人震撼!仿佛听到了当年日寇飞机的轰炸声。那是永远刻在心灵的记忆。”

“我以天地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摸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吴为山曾经为这组雕塑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如今,参加第二次国家公祭的吴为山郑重地说,“相信这组雕塑随着这本书的发行,能够走进更多人的心灵,因为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情感。”

来源:江苏有戏微信

南京大屠杀雕塑诗

 

《家破人亡》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

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

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

苍天啊……

 

 

《逃难之一——求生》:

1937年12月13日,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

手无寸铁的平民啊,

逃难,

是求生的唯一

 

 

《逃难之二——挣扎》:

惨啊,我可怜的妻!

恶魔奸了你,捅了你……

我们死也要在一起!

——一个无奈的知识分子临终前的挣扎

 

 

《逃难之三——--孤儿》:

恶魔的飞机又来轰炸了……

失去双亲的孤儿,

在禽兽的杀声里

在尸横遍地的巷道里

在已经麻木了的惊吓与恐惧里……

 

 

《逃难之四——祖孙》:

十三岁的少年背着被炸死的奶奶,

逃难——逃难——逃难

 

 

《逃难之五——母与子》:

逃啊!

恶魔来了……

 

 

《逃难之六——老母亲》:

八十岁的老母啊,

赶快逃离这恶魔的血腥!

 

 

《逃难之七——圣洁》:

圣洁的灵魂岂容禽兽的凌辱?!

只有死!

只有死!!

只有死可洗去这污浊!!!

 

 

《逃难之八——最后一滴奶》:

寒冷、惊恐将这哭僵的孩子凝冻!

可怜的宝宝

怎知母亲已被捅死

血水、乳水、泪水

已结成永不融化的冰

 

 

《逃难之九——小孙儿》:

纵火、抢劫、强奸、活埋……

三个月的小孙儿也被那恶魔杀了。

 

 

《逃难之十——抚魂》:

啊,

闭上眼睛,

安息吧!

冤魂!

可怜的少年!

——一个僧人逃难的路遇

 

导师简介

吴为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其作品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雕塑作品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群雕》《老子》《孔子》《睡童》等。就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后,规划并逐步落实了“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中国美术馆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国家收藏与捐赠”系列展四个系列展览,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