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动态 | 冯骥才九次获百花文学奖
冯骥才先生来到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会场
登台领奖
身为百花文学奖的常客,冯骥才先生的获奖感受,跟年轻作家大不相同。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十几年的时间里,冯骥才把自己生命的蛋糕一多半给了文化遗产抢救,整天风风雨雨地奔波在祖国大地上,到处调查文化遗产、村落的现状,只能偶尔挤出一点时间写小说,“那十多年大概只写了三四个短篇,有时两三年未必写一个短篇,所以那期间我只在2007年获得过一次《小说月报》百花奖。那年同时获奖的还有莫言、铁凝,领奖时感觉跟他们已经很久没见,都有点陌生了。”但他跟文学的情缘没有断,读者也从来没有忘记他。
最近几年,留在书斋的时间变长,冯骥才的文学写作又悄悄回来了,《凌汛》《激流中》《炼狱·天堂》等多部非虚构作品陆续出版。尽管日常依然繁忙,但一到春节、五一、国庆长假,他便笔耕不辍,这次获奖的《俗世奇人新篇》便是他利用春节假期写完的。捧起奖杯,冯骥才觉得特别亲切,更感到“文学很温暖”,“我还有写作的激情,笔头上还有鲜活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读者没放弃我。我今后还得多写一点东西回报给我的读者。”
冯骥才先生作品获百花文学奖目录
《雪夜来客》 短篇小说奖,首届(1985年) 原载:《小说家》1984年第3期 选载:《小说月报》1984年第11期 |
《神鞭》 中篇小说奖,首届(1985年) 原载:《收获》1984年第2期 选载:《小说月报》1984年第6期 |
《一对夫妻的三千六百五十天》 短篇小说奖,第三届(1989年) 原载:《小说家》1986年第6期 选载:《小说月报》1987年第1期 |
《拾纸救夫》 短篇小说奖,第四届(1991年) 原载:《当代》1989年第1期 选载:《小说月报》1989第6期 |
《炮打双灯》 短篇小说奖,第五届(1993年) 原载:《收获》1991年第5期 选载:《小说月报》1992年第2期 |
《市井人物》 短篇小说奖,第六届(1995年) 原载:《收获》1994年第1期 选载:《小说月报》1994年第4期 |
《石头说话》 短篇小说奖,第七届(1997年) 原载:《十月》1995年第6期 选载:《小说月报》1996年第2期 |
《俗世奇人》 短篇小说奖,第九届(2001年) 原载:《收获》2000年第3期 选载:《小说月报》2000年第8期 |
《抬头老婆低头汉》 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2007年) 原载:《上海文学》2006年第4期 选载:《小说月报》2006年第6期 |
《俗世奇人新篇》 短篇小说奖,第十七届(2017年) 原载:《收获》2015年第4期 选载:《小说月报》2015年第10期 |
来源:冯骥才工作室
导师简介
冯骥才,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著名作家、画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其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五十余种,其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等十余种文字,出版各种译本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