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特聘导师潘鲁生:乡村手艺是宝贵财富
发布时间:2019-03-05 发布人: 字号: A A A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我院特聘导师潘鲁生在今年的两会上围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案。

潘鲁生

       对于很多乡村来说,缺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理念和方法。潘鲁生很清楚文化的力量,一旦传播成功、让大众接受,就可能产生巨大的附加值。为了这个提案,潘鲁生前往全国各地的乡村进行了调研。

       潘鲁生调研的第一站是曲阜林前社区,这个社区在曲阜市孔林景区附近。过去,村民大多以当地的传统篆刻手艺摆摊为生。如今,村民们在几个年轻人的带领下,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

       据曲阜市孔府印阁文化篆刻基地负责人张凯介绍,因传统摆摊设点的经营效益低下,他和同伴们便一起研究网络销售窍门,同时坚持手工篆刻的传统技艺。经过努力,开始的惨淡经营逐渐转好,最终创下了近百万的销售额。张凯的成功让周边的手艺人都看到了希望。然而,张凯的发展经验怎样复制,怎样形成合力也让不少人犯了愁。

       对于这些问题,潘鲁生在去年的两会上就提出实施“手艺农村”计划,通过原创手工艺品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发展农村手工文化产业。这个提案也和曲阜市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不谋而合。随着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到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以篆刻文化为主题的创业基地,小印章带动了大产业。将印章产业和互联网思维相结合,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随着销售范围的扩大,印章承载的诚信文化也随之传播得更广。

       在这次调研中,潘鲁生也发现了新的问题,搭上电商平台的便车容易,可是如何在研发设计生产上通过更新理念创新驱动,抓住年轻的消费群体,形成良性循环,对于这些刚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作坊走向品牌的乡村企业来说,是必须解决的短板。

       潘鲁生说:“今年提案我侧重于如何让乡村文化产业和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变成当代的财富、社会的财富,让社会各界、重视乡村文化产业的推广和培育。”潘鲁生建议政府出政策、专家出思路、村民出效益,高校对口帮扶,鼓励专业人才回乡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多出务实经验。

2018年1月16日,潘鲁生调研广西昭平传统竹编工艺。

       多年来,潘鲁生一直行走在民间进行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见证着传统民间文化的命运与变迁。潘鲁生说,每当他看到春节时分,寂静的山村因回乡的人潮变得红火热闹;看到经济发达的南方城镇和乡村里,人们依然虔敬地履行着各种传统民俗仪式;看到天南海北的妇女手持色彩斑斓的传统工艺品,他的内心便充满了自信和感动。民间文化的乡愁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对美的追求,它不断存续着民族的精神文脉,因此,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份乡愁。

来源 | 潘鲁生民艺馆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