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我院特聘导师吴为山: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培养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9-03-11 发布人: 字号: A A A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我院特聘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今年带来的政协提案主要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培养,加强新时代美育及其传播,推进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借美育之力树立中小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等。请看提案详细内容。

全国政协常委吴为山

       我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服务逐步迈向均等化,功能服务逐步增强,场馆设施更加齐全,文化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2017年底,全国备案的博物馆达到5136家,是1949年的200多倍,1978年的15倍,目前仍以每年18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平均两天就有一座新的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博物馆事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国家实行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博物馆年参观人次从2.8亿增长到9.7亿,数十家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超过百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2017年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499家美术馆,较2012年的265家增长88.3%,2017年全国美术馆接待观众3724万人次,年增长超10%。但2017年全国美术馆从业人员4576人,自2012年来增势逐渐放缓,特别是2016年以来,美术馆从业人员呈现零增长态势。事业编制“零增长”,与参观人数、建筑体量、社会责任不匹配,导致“小马拉大车”现象日益突出。

       不仅在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基层文化馆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一方面扩建面积、人流量节节攀升,与编制“零增长”之间的现实矛盾日益突显;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要求与文化管理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我国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乡村文化事业建设、“乡村振兴”“文化扶贫”实现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同时,基层文化机构的基础设施与功能配套也普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地区存在“无藏品、无人员、无活动”的“挂牌馆”“空壳馆”。

       近年来,我考察走访过一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国家投资兴建、扩建了不少又新又大的美术馆,但是内容空空荡荡。每次调研后,我都自觉地和他们讲,我愿意做你们的“志愿者”,把美术馆管理的建议和经验带给你们,把国家美术馆的文化资源带给你们,从根源上支持当地文化建设。比如,2017年中国美术馆把馆藏延安时期的版画复制装裱,无偿地捐赠给延安鲁艺;2018年把表现周恩来总理馆藏美术作品复制赠送给周恩来纪念馆;今年将把珍藏在中国美术馆表现遵义题材的作品赠送给遵义美术馆等……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文物活起来”的指示,提高基层文化场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中国美术馆率先将藏品无偿送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举办巡展,以经典作品攻坚文化扶贫,丰富“四区”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国美术馆所实施的“走向西部”展,足迹遍布重庆、广西、贵州、宁夏、新疆等西部地区,许多出现在教科书和出版物上的经典作品,使久渴审美大餐的西部各省市观众,尤其是美术工作者如获至宝。

2017年11月,中国美术馆推出“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吸引大批观众入馆参观。

       公共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美在新时代”“美美与共”等脍炙人口的典藏活化展览,观众如潮,无论严寒酷暑都不辞辛苦排队几公里来参观。这说明公共文化机构要有好展览、好节目、好演出,才能对得起我们所建的文化场馆。

       我们要看到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发展的背后,人才缺口问题进一步显现,加强人才培养能够解决“谁来振兴”的问题,乡村旅游、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不仅要送文化下乡,更要把基层的文化管理团队“带出来”。

       因此,各地应结合不同的省情、市情、县情和乡情,制定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多措并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培养,特别是美术馆馆长的培养,增强他们满足民众多样的文化需求能力和为基层服务的自信心。

来源 | 雅昌艺术网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