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专栏 | 特聘导师心声
发布时间:2019-10-15 发布人: 字号: A A A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艺工作发展指明方向,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值此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分享我院多位特聘导师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和生动实践,以期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尚长荣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者充满尊重、信任和爱护,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激励与鼓舞!

       5年中,文艺工作者们在创作上更深刻懂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意义,“深扎”逐渐成为自觉行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化作阳光、健康、积极的巨大正能量。5年来,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提升,从剧目建设到人才培养的全面完善,从大剧种到地方剧种的齐头并进,体制内外共同发展和互动,都为文艺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环境,让我们更敢想、敢拼、敢演。

       对我和我的同事们、同行们来说,这5年也是满满的收获:剧院的青年演员们顺利接棒传承版“三部曲”、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先后登上大银幕、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研习班顺利举办……令我感动的是,青年人充满朝气、干劲十足,对传统有敬畏,对创新有思考,有着属于他们这代人的个性和风采。

       我们也要看到,文艺工作迎来了好时代、好时机,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民族艺术发展靠的是循序渐进的积累,前进路上依然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这都需要文艺工作者们并肩努力、砥砺前行。

       从事戏曲工作几十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努力在舞台上用好听好看的艺术作品奉献社会,奉献人民,创作出更多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使京剧艺术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这是我不能忘记的初心,也是勠力践行的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正心诚意、厚积薄发,做前辈想做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才能担起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

       陈彦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许多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文艺创作方法“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表述,言犹在耳。作为从陕西这块文学厚土走出来的作家,我深深懂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无论柳青还是路遥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扎实的生活基础,人民大众的生命情怀,永远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法宝。

       创作者需真正匍匐到生活的大地上,去感知地脉的涌动,去探测生命的温度。浮躁是因为抓地不稳,眼见那些参天大树,无一不是根深才致叶茂的。文学艺术所有的秘笈,最终都指向两个阅读。一是生活的阅读,一是书本的阅读,这两个阅读形成眼光、视野、筋骨、钙质和气血,构成创作者浑然的吐纳,最终咀嚼出具有生命个性的精神产品。尤其是生活的阅读,不可替代。若只是个书本的阅读者,不免常常被表象迷惑。创作者的生命体验高过一切体验,杜甫如果不是自己的生命体悟持续发酵,就不可能成为名垂青史的诗人。

       创作者必须走出书斋,与大地保持气息的畅通,有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扎根生活的场域。一个村庄、一条小河、一个院落,都需要有自己接地的脚印,在那里读历史、读人文、读哲学、读经济、读社会、读民俗,我们会更真切地看到历史与未来共同映照出的鲜活现实。我自己的创作,也反复证明这一点,戏剧《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和长篇小说《装台》《主角》的写作,要不是长期匍匐在“小人物”与秦腔的这个历史与现实的生存场域中,恐怕哪一个也走不到观众和读者心里去。历史和现实的创作道路都告诉我们,作家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别无捷径可走。叶茂是因树大,树大依靠根深。

       姜昆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警醒自己,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用明德引领风尚,用专业精神实现“ 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目标。

       曲艺总能及时出现在最需要欢笑、温暖和力量的地方,曲艺人送欢乐到基层的足迹遍布全国,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干劲。曲艺在关注时代变迁、把握时代脉搏、发出时代声音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淬炼,锻造一个又一个承载时代记忆、在人们精神深处留有烙印的经典作品。2017年,我再一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把新作《新虎口遐想》奉献给全国人民。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是曲艺的生命之源。曲艺来自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只有离人民群众更近,创作的作品才能更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那些口碑之作、经典之作、传世之作,都离不开这一文艺创作规律。

       这些年,曲艺界的年轻演员们冲上舞台成为“台柱子”。《满腹经纶》《看今朝》等新作品,洋溢着时代新风,也带来了一大批曲艺观众“朋友圈”“粉丝群”。大家都深刻体会到,曲艺创作只有为人民说唱,为时代放歌,才能驻留在人们的心底。这也要求我们发挥曲艺优势,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用独具魅力的形式营造氛围、加油鼓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光发热。

       回顾这5年,感慨万千,讲话精神成为曲艺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时刻牢记创作是立身之本,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让文艺百花园里的鲜花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冯双白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距离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整整五周年了。作为一个与会者,我的耳畔仿佛依然响起那谆谆教导之声,感受着振聋发聩般的欣喜。五年来,舞蹈创作者们立志创新,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提供了全新的审美经验。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把舞台艺术与电影蒙太奇思维结合起来,充满感染力地塑造了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者形象。一批以人物名字命名的舞剧,如《孔子》《关公》《大禹》等,让历史精彩地复活于今天舞台,《鸡毛信》《忠烈英魂》等小型节目也获得历史的丰厚滋养。  

       五年来,一代舞蹈新人茁壮成长,开始在艺术创作和事业发展中担当重任。他们用大胆的创造为时代抒怀。围绕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三个版本的《天路》先后问世。为歌颂中华民族奋斗精神,国际标准舞版和街舞版的《黄河》先后问世。在《胜利与和平》《我们的四十年》《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创作中,一批中青年舞蹈编导不断探索着富于中华审美意境的创作之路。  

       五年来,文化扶贫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中国舞协新农村舞蹈美育工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广泛开展。一批文艺志愿者在偏远地区艰苦工作,获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文化扶贫正在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一切都证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当代舞蹈艺术获得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一个时代的艺术,如果说有了重大突破,那一定关乎艺术发展方向。五年来,中国舞蹈艺术显示出重大突破的可喜景象,舞者们正在用非凡的勇气,突破自我藩篱的束缚,将艺术的触角探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历史的光辉照亮文化之旅,让信仰的力量鞭策脚下的舞步。

       盛小云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2014年10月1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一晃5年过去了,文艺界日渐风清气正,一改当年娱乐至死、唯收视率等乱象。“红歌、老歌”回来了,“精神、信仰”唤醒了,战斗英雄、时代楷模、科学家成为了当代的主角,文艺界也涌现了一大批集思想性、娱乐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好作品,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电视剧《海棠依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既弘扬了主旋律,又传递了正能量,还获得了巨大票房,这正是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为一名曲艺工作者,我从事的是传统艺术苏州评弹表演。近几年的我更是干劲十足,想做、可做、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2018年,新创曲艺说唱《看今朝》在央视元宵晚会上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陕北说书居然和苏州评弹合作对唱,同台表演,南腔北调刚柔相济,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成功的突破。在这次创演过程中,我们的团队正是发扬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工匠精神”,自觉守正创新,坚持砺炼打磨,变不可能为可能,用我们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想“成功”也同样如此。今年又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世瞩目,辉煌的背后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曲艺人有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扬民族精神,书写好新时代的曲艺华章。

         来源 | 人民日报、曲艺杂志融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