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博文讲坛:从主旋律到新主流
发布时间:2022-07-01 发布人: 字号: A A A

近几年,从电影《战狼》《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到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大决战》等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6月30日晚,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博文讲坛”邀请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围绕新主流影视剧作品进行分享。

新主流电影的概念

尹鸿谈到,新主流电影主要来源于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主旋律创作概念。主旋律影视作品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观众接受度参差不齐,且难以进入市场。而主流市场的一些高票房影视作品在价值观表达上,存在渲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因此存在主流市场的影视作品缺乏主流价值,主旋律作品进入不了主流市场的难题。这样的情况在近十年有了改变。电影《战狼》《我和我的父亲》《长津湖》等,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大决战》等,即是主旋律的题材与表达,同时还进入了主流市场,得到观众认可,甚至形成了主流舆论。因此,新主流使主旋律电影有了主流市场,形成了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的统一。换句话说,新主流电影就是主流价值加主流市场。

新主流电影的生产方式与创作特点

尹鸿将新主流电影的生产方式归纳为系列化、组合式、集合式、类型化四种。系列化有“建国三部曲”“我和我”系列等,这种类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类型与形态的连接性;组合式有《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等,是在一个主题下,由若干个作品组合而成;集合式有《长津湖》等,这种类型是由多位导演联合执导;类型化分为战争、灾难、喜剧、情感、历史正剧等。尹鸿指出,新主流电影有以下特点,一是在主题上表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二是进行个体化、性格化、平凡化人物处理;三是采用类型化、奇观化、情感化的制作;四是运用高概念、大投入、全明星的商业策略。

新主流电影的创作规律与创作误区

近几年,新主流电影的价值观表达已更好地与观众共情共鸣共感,同时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尹鸿认为,这是由于新主流电影在价值观的传达上有所创新。一是重视个体价值和命运;二是重新表现个体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三是表现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尹鸿指出,尽管新主流电影的创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需要警惕的陷阱:视听奇观而历史虚焦、场面宏大而审美浮夸、叙事类型化而人物功能化、主题直接性而意义单一性。

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主流价值的表达,尹鸿引用了恩格斯“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的观点。

新主流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尹鸿认为,新主流电影未来还会有新的成就。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生命力、数百年来中国人争取自由的知耻后勇的革命勇气、数十年来普通中国人敢闯敢拼的改革开放精神、未来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都是新主流电影创作的题材与空间。尹鸿指出,陈凯歌、黄建新两位导演总结《我和我的祖国》的12个字的创作经验——“历史瞬间”“共同记忆”“迎头相撞”,是新主流电影创作的重要方法论。因为当个人命运与重大历史瞬间迎头相撞时,就能创作出共同的情感、审美记忆与艺术共鸣。

博文讲坛”是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面向全体校友、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打造的线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博文讲坛”将在双月最后一周的周四与大家见面,欢迎大家届时收看。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谭映雪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