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县5期黄国钦:春诗——潮州元宵民俗侧记
发布时间:2016-01-12 字号: A A A

在南国百粤的边陲,有一座1700年历史的古郡:潮州。

星移物换,岁月沧桑,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烙下了别样璀灿的文化。

凤飞天,龙翔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潮州人的心眼里,元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特定的孤立的日子。从农历正月十五到农历二月初三,这是一段潮州人狂欢的日子,是潮州府1700年地方文化浸润的催发,是1700年古老文明动人的体现。

300年前,康熙皇帝的侍读学士、苏州人孟亮揆,就完全被潮州人闹元宵的民俗迷住了。他在《潮州上元竹枝词》中这样描写潮州元宵的风俗:“从入新年便踏春,青郊十里扑香尘。怪他风俗由来异,裙屐翩翩似晋人。”

潮州元宵节

潮州元宵古来奇。除旧的炮竹声刚刚响过,新年的大锣鼓刚刚停下,潮州人,已经在欢天喜地地准备着,红红火火闹元宵!

古住今来,潮州人闹元宵是有一套完整的程式和仪式的。游灯,游标,祭祖,敬神,社戏,踏春,彩青,灯谜,舞狮,掷彩,烟花,弦诗,大锣鼓。

祭祖,游神,其实是潮州人缅怀前贤、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

潮州城乡很多地方祭拜的陈尧佐,就是老百姓把他从人衍化为神。北宋咸平二年,陈尧佐任开封府推官,因言事切直,触怒圣上,被贬为潮州通判。陈尧佐在潮州期间,“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选潮民秀者劝以学。”当时,韩江鳄鱼再度为患。陈尧佐下令捕获,鸣鼓戮于闹市,并作《戮鳄文》焚而化之,使一方水土,安定康乐,无有祸害。

民心是一面镜子,老百姓,是不会忘记那些为他们做下丰功伟绩的州官的。

潮州元宵节游神

韩江边这座巍巍的古城楼,过去就曾经供奉过一位潮州知府的塑像。传说有一年,韩江洪水暴涨,竟日不退,这位姓吴的知府,伫立于湘子桥头,面对惊涛骇浪,祷祝上苍,然后脱下顶戴花翎,高靴紫袍。掷向滔滔江心。最后,竞毅然纵身一跳,以身祭水。

现在,岁月推移,世事沧桑,东门楼上的塑像虽然已经没有了,但是,以身祭水的吴知府,却活在潮州人的传说里,活在潮州人元宵的祭拜中。

潮州人世代祭拜的每一个“神”,都有一段卓有建树的史实,一个爱民如子的传说,一节流芳千古的故事。

潮州的神,是潮州的老百姓造出来的,潮州人,就是通过这种独特的仪式,寄托他们一种朴素的政治见解,是非评判,和爱憎观念的。

潮州元宵节

当然,做为一个五千年的国家,潮州人元宵祭祖拜神,也寄托着一种祈求政治清平,五谷丰登,雨顺风调,国泰民安的热望。太平盛世,必定物宝天华。

韩水滔滔,春秋无数,潮州元宵的民俗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提纯,更加诗意盎然,光彩焕发。精耕细作的农家人,在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尽情地表演着他们的勤劳和胆魄,表演着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赛大鹅,这是潮州民间才有的习俗。这些仿佛镀上黄金的大鹅,是潮州农人智慧的结晶和展示。一只只重达30多斤的大鹅,雏时要喂洋参水增强体质,大了要喂舒筋活络丸壮它筋骨,最后还要育肥。卤制时火候的掌握,下佐料糖姜的配搭,多少心血说不休。

赛大鹅,莫如于赛花灯。古往今来,潮州元宵灯会,就是一次潮州人聪明才智的大竞赛,一次潮州府能工巧匠的大汇演。

潮州元宵花灯

潮州元宵花灯,源于何时,现在已难考定。但嘉靖四十五年新安余民刊本《荔镜记》,已经有多处描写元宵潮州游灯的情景。

当时花灯出游,多由城中的神社、商号和居民自发出资。英雄比武,争奇斗艳,竞夺第一。这是一次潮州花灯的大检阅,百屏花灯,一字排开,在浑深悠长的潮州大锣鼓前导下,缓缓地穿行在太平路上的石牌坊间。

潮州花灯的纷繁竞放,异彩纷呈;花灯艺人的英才辈出,青蓝递进;实际上,带动了潮州整个工艺的大发展。

几百年来,潮州府官民世代传唱的《百屏灯》,就是潮州工艺发展,文化繁荣的一个概括和浓缩,一百屏花灯上的人物故事,浓缩了一百台潮剧的戏文,一百屏花灯的联手大制作,又反映了一个时期潮州文化的高峰。

逝者如斯,光阴不再。如今政通人和,物阜民丰,科学发达。举目看去,潮州灯会,更是歌管满城灯似海,日月更新别有天。

世界上,有些事人们轻轻就淡忘了,有些事,人们却永远忘不了。岁月无情,历史有意,时间的大笔,不停地镌刻着一部人类进步的大书。而潮州元宵,就深深地烙上了“潮州”的印记。散居四海的潮州人,一提起新正十五元宵节,就会想起潮州元宵的灯。家乡的景物模糊了,但是家乡的元宵忘不了。“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貂禅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到手捶胸……”家乡《百屏灯》的歌,被四海潮州人,一代一代传唱着。

潮州人,创造了潮州民俗文化,潮州文化,又陶冶、滋润了一代代潮州人。潮州文化的长河,就是在元宵这个命题下,在潮州人的投入中,扬弃,继承,和延续。

500年前,泉州才子陈三,和潮州丽人五娘,邂逅在元宵潮州街头,昔日的深闺淑女,千金小姐,为了追求恋爱自由,毅然和陈三私奔泉州。500年前一出悲欢离合的恋爱故事,为每年的潮州元宵,增添了几多无穷的魅力。而今徜徉在升平祥瑞的灯海之中的双双男女,又该怎样评说当年的元宵灯?

元宵节舞龙舞狮

花开花落,寒暑几度,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潮州的元宵民俗,又发生了悄悄的变化。昔年的元宵掷佛,已经被现在的现代游乐取代了。当年弥陀佛的身上,是一个个憨态迷人的泥塑,这些泥塑,小的几寸,大的盈尺,如果人们的铜钱掷中了这些泥塑,就预兆着中了好彩,一年交了好运。这些昭示吉祥如意,造型拙朴夸张的泥塑,潮州人就叫它做“喜童”。然而,从现在掷佛这种形式的变革,不是可以看出潮州人的一种进步吗?

清朝同治元年,北京人陈坤,到潮州做官,在《潮州元宵》诗中,这样写道:“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这是历史上潮州元宵民俗的一个侧记。今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南国边陲的这片热土,四海的潮州人,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谱写这一年一度的元宵花灯谊。潮州人民政府,还把一些盛大的活动,选定在海内外潮州人心目中这一个神圣美好的节日。

元宵,是传统的;元宵,是大家的;元宵,是一杯浓浓的思乡酒,是一盅酽酽的工夫茶,是一曲袅袅的家乡戏,是一根联结四海潮州人乡思、乡谊、乡情、乡魂的红红的纽带。

作者:黄国钦

校友名片

黄国钦: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第5期全国地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学员,广东省潮州市文联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一级作家。曾任广东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潮州市文联主席、潮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韩江》文学杂志主编。

作品散见于《作品》《花城》《延河》《散文》《美文》《草原》《飞天》《芒种》《红岩》《青海湖》《广西文学》《福建文学》《安徽文学》《广州文艺》《电视·电影·文学》《散文选刊》《西部散文》《散文·海外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出版《心路屐痕》《梦年纪事》《青春笔记》《兰舍笔记》《花草含情》等11部。获中国当代散文奖,首届秦牧散文奖,首届、第二届广东散文奖,全国电视音乐散文大赛银奖等。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