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县六期杨俊松:瓮安山歌破土开荒 真情唱响“两学一做”
发布时间:2016-07-15 发布人: 杨俊松 字号: A A A

瓮安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已有之,但只流传于民间,且不甚广泛,发展似乎一直处于无声无息的状态,直至2014年4月瓮安县“瓮水长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族山歌大赛”活动启动以后,才渐入党政视野、接近正轨。

瓮安仙桥歌舞队演唱瓮安山歌

近日,瓮安本土山歌走进小微企业,终于登台亮相。

在斯特朗照明瓮安专卖店前,来自瓮安仙桥歌舞队的二十余名山歌爱好者,围在瓮安本土艺术家、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杨胜兵先生周围,跟随柔和优美的旋律和琴键上跳动的节拍,齐声唱道:“党章党规学精通,系列讲话记心中……‘两学一做’各级抓,利党利民利国家。共产党员树榜样,争先创优戴红花。”琴声相和,歌声飘飞,使来往的路人驻足凝听。

老师讲解山歌的音律与节奏

谁不想唱家乡歌?瓮安人觉得自己山歌的曲调节奏与个人情感、生活氛围、现实状态不和谐,所以,中青年大都不爱唱。鉴于瓮安山歌文化基础薄弱、氛围不浓等问题,县文联先后选派文艺骨干赴贵定、惠水等地学习山歌歌词创作及演唱技巧,多次邀请“黔桂歌王”耿文福先生、“黔桂十佳歌手”陈如敏先生到瓮安作山歌专题培训,并举办民歌民谣征集活动、民族山歌歌唱大赛,以提高瓮安人民群众山歌实战能力与表达水平。这一系列举措,在广大群众的关注、怀疑、支持与文联这一组织者的探索、示范、反思的相互交织中得以实施。

地县六期校友杨俊松(中间)为队员范唱茅草歌

山歌艺术源于民间土壤,其创新和发展需要民间支持。2016年3月7日,瓮安茅草歌走进文联;当山歌爱好者李安英、余光碧满怀激动之情,将茅草歌唱出来(附加舞蹈动作)以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杨俊松详细询问了茅草歌相关情况,高兴地说道:“茅草歌是瓮安本土歌曲,要为之谱曲,实现歌词曲调的完整统一,大力倡导,使之世代相传。”5月10日,县文联组织召开“听歌记谱”专题会议,邀请李安英、代观德、王永琪、冯泽荣、王小红等10余名山歌爱好者到宣传部会议室现场演唱茅草歌,由杨胜兵先生现场记谱,至此,茅草歌已初具雏形。5月22日,县文联邀请杨胜兵先生到建中小学教文艺志愿者王远清、赵秀芝演唱茅草歌,在一遍遍演唱中,去除歌词曲调中不和谐元素,茅草歌得到进一步完善。6月16日,在“瓮安白水河文艺二队”成立仪式上,杨胜兵先生首次用电子琴为山歌伴奏,实现了山歌与乐器的完美融合,为瓮安茅草歌的开发、传承、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案例。7月9日,瓮安仙桥歌舞队将赴福泉市道坪镇谷龙村参加山歌大赛,打响了瓮安本土山歌的“第一枪”。

瓮安县听歌记谱研讨会现场

如今,瓮安人有了瓮安歌。茅草歌能够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正是这样一群山歌爱好者用心守望、孜孜追求、默默传承的结果。有人唱歌祝福道:“山歌器乐配处方,歌台点像又开光。民间文艺显灵气,瓮安山歌开茅荒。”


校友简介

杨俊松,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第6期全国地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校友,瓮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

分享到: